肖恩貝克的《阿諾拉》是去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榈獎的得主,并在戛納電影節獲得了七次提名。影片講述了阿諾拉的風流事迹——阿諾拉是一位來自布萊頓海灘的異國風情舞者。在她工作的俱樂部邂逅了俄羅斯大亨的兒子尹凡後,兩人決定在拉斯維加斯結婚。但回到尹凡的豪宅後,新婚夫婦發現,并非每個人都對他們這一樁婚事感到滿意。
作為作家、導演、制片人、剪輯,肖恩貝克的作品經常聚焦于歐美國家的邊緣女性工作者來展開,從他的第四部故事片《紅色火箭》開始,繼續他在iPhone上拍攝的突破(例如《橘色》《弗羅裡達樂園》),當然《阿諾拉》也不例外。以演員麥迪森的表演為核心基礎,結合了馬克·埃德爾斯坦和尤拉·鮑裡索夫的優異表演。
肖恩貝克:“我總是鼓勵我的演員在閱讀劇本後進行即興創作,比方說,對着空氣進行獨白,或者加入一個旁白進行情緒層次的引導。”

電影《阿諾拉》海報
翻譯:陸钰婷
責編:朱學振
策劃:抛開書本編輯部

一、阿諾拉和尹凡見面
場景:阿諾拉和尹凡在她工作的俱樂部見面後進了同一個房間
肖恩貝克:“那場戲尹凡必須證明自己有錢有點自大但很有趣,阿諾拉的人物動機則是讓尹凡和她一起進到俱樂部的房間。因此,演員們需要通過動作來完成兩個角色的互動,并且實現角色各自的目标。
拍攝場地是一個真正的俱樂部,位于曼哈頓西部。由上下兩家俱樂部組成,我們喜歡Rosewood這個名字,所以在單元中把它變成了一個。”
“當這場戲進行到主角進入閣樓時,拍攝手法有點緻敬耶基斯洛夫斯基《紅藍白三部曲:紅》的意味。”
“作為一名制片人,布景對于演員的安全和舒适需要有一定的保障,這非常重要。所以我允許演員的家人、經紀人在拍攝現場,作為演員情緒上的協調員。”
“我們在開始正式拍攝前先讓主創們接觸了一個月,這樣能夠使拍攝現場彼此更加熟悉,以此提高拍攝效率。”

二、尹凡和夥伴們在拉斯維加斯的派對
場景:尹凡帶阿諾拉和他的朋友們去拉斯維加斯參加派對,然後求婚,兩人最終決定結婚
肖恩貝克:“我們結束了在紐約的拍攝後休整了二十天到達拉斯維加斯進行布景。棕榈度假村給了我們很大的場地支持并允許我們在總統套房進行拍攝。在棕榈度假村的三天拍攝,我們使用了紀錄片的手法和形式來拍攝——除了主角二人跑到教堂去這一類與結婚有關的鏡頭外,幾乎所有的鏡頭我們都選擇采用了手持的方式來拍攝;同時也将滑軌與固定鏡頭很好的進行了結合。”
“在劇本中有這一場重要的戲需要即興表演,當尹凡說‘我經常這樣聚會’時,阿諾拉需要回一句‘我很喜歡這樣的聚會’因為這句對話需要表明23歲的阿諾拉認為尹凡的生活很具有吸引力,她也想參與其中。盡管阿諾拉的工作很辛苦但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情。我喜歡這句台詞帶來的不成熟的天真。在這裡女演員麥琪·麥迪森做了一些即興表演的處理。”
“我們全力支持演員盡興表演,但也同樣擔心預算問題,在棕榈度假村我們安排了一周的拍攝時間,但最後隻争取到了三天,這就意味着我們不得不提高拍攝效率,甚至20分鐘拍完原定1小時的拍攝計劃。”
“我真的很想在弗裡蒙特街拍攝——那裡是老拉斯維加斯,吸引了很多有趣的遊客和美國本地人,我們有拍攝許可證,但沒有在街上大張旗鼓地進行拍攝,而是讓主角沿着弗裡蒙特街進行遊行,向路人宣告他們結婚了。”

四、尹戈爾開車送阿諾拉回家
場景:婚姻被宣布無效後尹戈爾送阿諾拉回家,阿諾拉抱着尹戈爾痛哭。
肖恩貝克:“我不想過多的解釋這場戲的含義,因為這場戲是整部影片的重點,我喜歡觀衆以不同的方式來解讀——這就是這場戲的設計方式;沒有任何旁白來解釋、沒有任何配樂來烘托情緒。完全由觀衆來思考這背後的理由。但從這一刻開始,阿諾拉正試圖重新擁有自我歸屬感。包括最後她流下的那一滴眼淚,都是在劇本之外演員自己發揮出來的。”
“我們給這一場戲的處理方式隻有三種:溝通、溝通不暢或者是不溝通。麥琪·麥迪森說,在她飾演的角色非常脆弱,情緒崩潰的時候,尤拉作為這一場戲的搭檔,給了他足夠的安慰和溫暖,調動了她的情緒。”
“别的演員可能會選擇以過于微妙或者歇斯底裡的方式來過度演繹阿諾拉這個角色,而在我看來,麥琪·麥迪森飾演的恰到好處,并且給觀衆帶來了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