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傳說改編的恐怖電影并不少見,但在塑造學校特有的氛圍感方面,日本無疑是這一類型的佼佼者。相比之下,國産恐怖電影雖然在近幾年逐步嘗試挖掘校園靈異題材,但整體數量較少,可能是因為中國本身就沒有太多這樣的風氣,校園很少會被與靈異扯上關系。不過,台灣還是寄托了許多恐怖電影上的希望。2020年台灣恐怖片《女鬼橋》便是以真實的校園傳說為靈感改編而成,故事背景源自台中東海大學流傳多年的靈異傳聞。為避免争議,影片将故事中的學校更名為“東湖大學”,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恐怖設定。女鬼尋找載體,并通過載體替她尋覓祭品,以維系自身的怨靈存在。

《女鬼橋2:怨鬼樓》便延續了這一設定,并引入了新的場景以及人物關系。第一部存活下來的季得全為了躲避女鬼,特地躲到了逆八卦的怨鬼樓成為保安,這樣可以躲掉女鬼橋的女鬼的襲擊。

...

作為恐怖片,這部電影有個最首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完全從第一部當中獨立出來,缺少作為一部電影的獨立性。對于未看過第一部的觀衆,很多情節都會一頭霧水,無法理解季得全在躲避的女鬼究竟從何而來。同時,第一部當中的女鬼,在這一部當中沒有發揮任何的叙事作用,僅僅隻是個陪襯性質的元素,合理化季得全出現在怨鬼樓的原因。

全片利用手機錄像、監控視角等多種媒介推進故事情節。第一部中,角色們前往女鬼橋是為了進行直播,媒介的使用與故事緊密相連。到了第二部,叙事主線則圍繞一款校園靈異遊戲展開。影片巧妙地利用智能手機構建了一個植根現實的虛拟空間,讓角色通過手機體驗類似增強現實(AR)的恐怖場景,有點像近年流行的《Pokémon Go》,用手機攝像頭對準現實,遊戲會基于現實的影像生成精靈與玩家互動。劇中角色架設監控設備的目的,也是為了測試遊戲的運行機制。

...

然而,影片在媒介使用上的内在邏輯并不嚴謹。例如,角色們在日常生活中頻繁用攝像機錄制影像,但劇情并未交代他們這樣做的動機,這些錄像究竟是要給誰看?

...

再如,電梯裡的監控鏡頭本應将畫面傳送至保安室,但最終影片揭示幕後黑手并非季得全,觀衆對這些監控影像會發揮作用的期待因此落空。影片的叙事結構仿佛是為了呈現媒介效果而刻意堆砌媒介元素,并沒有讓這些媒介自然融入故事,成為叙事的一部分,更偏向于為了媒介而媒介。

...

從遊戲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款恐怖遊戲在邏輯上存在明顯的問題。遊戲的場景設定依托于怨鬼樓,其核心玩法包括捉迷藏和四角遊戲。然而,這些遊戲機制的成立依賴于特定的空間環境,一旦脫離怨鬼樓,便難以維持恐怖氛圍。如果這款遊戲真的投入市場,勢必會吸引大量玩家前往現實中的怨鬼樓體驗,已經可以想象大家在怨鬼樓門口排隊的樣子。

最後的“電梯遊戲”本應是最具沖擊力的環節,卻在叙事邏輯上顯得極為薄弱。作為一款恐怖遊戲,它的規則和挑戰機制未能得到清晰交代,更像是為了推進劇情而臨時拼湊的橋段,缺乏足夠的遊戲性,甚至連基本的交互模式都沒有。

至于影片在時空交錯方面的設定,很明顯受到了溫子仁“潛伏”系列的影響。借鑒經典恐怖片元素本身無可厚非,關鍵在于如何在新叙事中合理運用。遺憾的是,影片未能提供足夠的鋪墊,使得這一超自然設定顯得突兀,缺乏叙事上的邏輯支撐。幾個不同時間線的哥哥輪番登場,但在故事前期幾乎沒有相關伏筆,最終大反派的登場方式讓人聯想到麥浚龍《僵屍》中BOSS的降臨,以靈力施法的方式隔空殺死角色,導緻整部影片直接從恐怖片過渡到魔幻片,再無吓人之處。

...

個人評分: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