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拿破侖》前,我已經被無數評論提醒過,這電影把一代傳奇拍成了圍着女人轉的超級戀愛腦。

我也對此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但不得不說雷德利·斯科特大師就是大師,端出來的還是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從愛情開始的那一刻就是如此。

拿破侖跟大姐姐約瑟芬初次見面就像個毫無性經驗的死宅,跟我的學員裡最不會聊天的那種比都沒優勢。

你為什麼盯着我看?我沒有。不,你有。是的,我有。

兩人從這裡建立的關系毫無平等可言,《貓和老鼠》裡常被白富美貓戲弄的湯姆見了此時的拿破侖,肯定會狂拍着肚子笑他太弱。

拿破侖對這女人一見鐘情迷了心竅,開始荒唐事不斷。

先是三兩句就打破軍隊規則,把佩劍還給她兒子。

接着約出來喝下午茶,又是動手挪桌子,又是主動把她連人帶椅子拉過來。

正像裡面的奧地利人英國人說的,這個科西嘉島的流氓不懂教養禮儀。

那他追起女人來主動到不顧禮節倒也合理。

再次約會,約瑟芬不加掩飾地說了自己不光彩的過去,問他介不介意。

拿破侖想也不想就舔上去,拍着胸脯表示絕不會。

再加上兩個字:夫人。

指天發誓地保證,你就是我的女神,做什麼事都無損你尊貴的身份形象。

如果說這些還發生在兩人的私密空間,那麼婚禮上搶先說了“我願意”鬧了個烏龍,就活脫脫證明他的癡迷非但無藥可救,還不介意被人知道。

之後拿破侖南征北戰,事業騰飛,但征服埃及時他表示這點戰功不值一提。

心裡和信裡反複惦記的是:約瑟芬有沒有出軌,她還愛不愛我喲,隻有她能讓我開心啊。

天要下雨,怕啥來啥,沒多久約瑟芬果然紅杏出牆。

拿破侖怒氣沖沖趕回家,扔了一些她的東西,卻無論如何狠不下心趕她出去,隻是長篇大論一通指責。

什麼你傷透了我的心,什麼你從沒考慮過我的感受。

當一個男人用這種語氣說這種話的時候,你絕對可以确信他已經準備好原諒你了,隻要給個台階就會順水推舟。

拿破侖果然很快抛出台階——快保證你是最愛我的,從此隻讓我親親抱抱舉高高,我就原諒你。

約瑟芬怎麼可能不懂這個,她給他承諾的時候幾乎帶有一絲施舍了。

這個男人可太好拿捏了。

而且這承諾甚至很快就反彈,反彈速度之快讓我堅信這中間被删了一大段情節。

隻見下一個場景,約瑟芬跟精神控制大師似的,用催眠洗腦的口吻,對拿破侖說出了貫穿電影之後的那句話:

沒有我,你就是個微不足道的禽獸。

就在拿破侖對這話照單全收後,她在下一場景又開了坦白局:說啊,你出過軌嗎,喜歡她們嗎,都是些什麼樣的狐狸精?

拿破侖絲毫不敢隐瞞,乖乖交代一通,最後又哀求她别離開自己。

我相信就算湯姆貓看到這裡,都要替這男人不值地搖搖頭了。

接下去他還會帶她在百姓面前秀恩愛,跟她求歡前還會說謝謝。

但愛情總是不忘虐一虐這個癡情的男人,比如讓約瑟芬遲遲懷不上繼承人。

拿破侖因此在餐廳裡各種不體面,要麼開幹,要麼開打,跟個青春期小孩一樣醜态畢露,最後弄得不歡而散。

但一跟俄羅斯打仗,他信裡寫的又全是:這裡好冷,我好想念你的溫暖。

終于迫于情勢離了婚,還得專門讓他上門見約瑟芬大表思念之情,千叮咛萬囑咐——你務必要每天給我寫信啊,一封可不夠。

流放厄爾巴島沒有讓拿破侖低下驕傲的頭顱,但看到前妻有了新歡立刻拍桌子震怒,他之前目睹莫斯科被燒都沒這麼失控。

可惜,約瑟芬就在跟他見面前香消玉殒,拿破侖痛哭流涕後,緊接着就是他生命裡最著名的慘敗。

整個戲劇安排還真應了約瑟芬生前那句話:沒我你什麼都不是。

在滑鐵盧戰場上,他表現得就像被抽走了主心骨,連這輩子做過無數次的上馬都差點失誤,大敗仗更是吃得險些被爆頭。

當他最終淪落聖赫勒拿島,權勢生涯被強力按下停止鍵,腦内不斷忏悔的竟然還是夫妻關系裡犯過的錯誤。

約瑟芬在旁白裡陰魂不散,召喚着他前來陪伴。

而我們的大情聖拿破侖,一杯酒還沒下肚,他,還真的就,駕鶴西遊,追随約瑟芬而去了。

電影非常識趣地在這裡結束,一點也不拖。

就算不熟悉拿破侖對他沒好感,看到被标榜“從一無所有到征服一切”的大人物是這麼個模樣,也難免覺得荒腔走闆,名不副實。

雖說拿破侖在軍事外交上也不是一帆風順,但比起餐廳裡卧室裡那些事,簡直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雷霆萬鈞顯霸氣。

鎮壓暴民,大膽開條件要全盤指揮且不接受副指揮職位,一鳴驚人旗開得勝。

遠征埃及,一通炮轟震落對方将領,氣震雲霄帥得人神共嫉。

這邊剛被出軌搞得灰頭土臉,轉身信心十足把被指控擅離職守變成了指控其他人治國不力,腿腳利索攀登權力階梯。

還在因約瑟芬懷不上孩子餐桌打架餘怒未消,回頭就跟俄羅斯國王大談震懾英國的歐亞大計。

兩相對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仿佛在餐廳卧室裡的不如意是如此巨大,隻有通過戰場外交場上的輝煌勝利才能彌補一二。

雖然完全不足以彌補他在愛情上的遺憾。

整個電影裡,拿破侖不在為軍事驕傲,就是在為情事苦惱。

本來人物傳記這麼拍也沒有問題,關鍵是比例太失衡。

徘徊兒女情長,還把私人感情作為征服大業的動機,損害了史詩的嚴肅。

以至于放在其他史詩片裡無傷大雅的缺點——人人都在說英文、戰争部署不符史實等——也被拿出來大批特批,委實是有點被拖累的冤枉。

有鑒于此,我對四小時流媒體版還是抱有很大希望。

因為我覺得院線片已經把情愛戲拍到極緻,早就遠遠超出了雷德利以往的分寸。

無論從對他導演作風的了解,還是電影本身的叙述規律,都難以想象還有戲份可加,那加長版多的自然都是軍事政治内容。

我其實對把拿破侖描寫成卑微舔狗并沒那麼反感,隻是占比太多,需要被稀釋。

整個量如果放在四小時裡,倒也還過得去。

希望如此。

這個電影的戰争場面比想象少些,也算不上過瘾,但有些地方很喜歡。

比如炮彈不是跟大多數戰争一樣總挑人群間隙爆炸,而是真的會沖入密集區域把人馬炸上天。

你還能看到每一顆炮彈的飛行軌迹,也是19世紀戰争片不太多見的奇觀。

除了某些海戰片和爆米花奇幻片,至少在老一些或者經費沒這麼充裕的嚴肅曆史片裡,你通常隻能看到炸點憑空炸開。

更别提還有炮彈直接命中人體和馬匹,上一次看到還是在幾年前的俄羅斯片《救國同盟》,而且遠遠沒有這麼血腥逼真。

雖然是優點,我也因此有點恨雷德利,看過這些精良的,再也回不去了。

最後,這是我最近幾個月在影院體驗看片秩序最好的一次。

兩個半小時,在我視力聽力所及範圍内,沒有人交頭接耳,前排的手機沒有亮起來過,一次也沒有。

所以還是給這電影一個推薦吧,盡管有太多不盡人意,它至少能恢複一些對觀影文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