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是一個叫做阿穆德的小男孩,他為了将誤拿的作業簿歸還給朋友穆罕穆德,急迫地前往隔壁村尋找朋友的家,那是因為老師在當天的課上重申,不用作業簿做功課的人将被趕出學校。在這樣簡單的故事中,影片為我們描繪了伊朗山村的孩子與大人之間互動的情景。它的視角不僅僅停留在褒贊孩童純真的情感,或者批判大家長制對孩子的壓迫。我看到的是一個來自山村的教育困境,這個困境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困境。
故事中的村子經濟水平落後,衛生條件差,在這樣的環境中,大人們每天忙于生計,透露出一種對生命的失感。阿穆德的母親一邊操持家務一邊要照看孩子,回到家裡的阿穆德不免被媽媽來回使喚。阿穆德的訴求沒有被關注,話語被忽視,大人不關心也意識不到孩子的想法。在村口的交談中,阿穆德的爺爺認為工程師薪水比自己高是因為他們更會聽話更懂得服從,連自己從小被父親打也成了一件值得贊頌的管教之方。村民們忙着做些木匠鐵匠養牛羊的工作,鐵匠不停地向村民推銷鐵門,不論對方是否真的需要,那個木匠老人一路都在慢悠悠的吹噓自己的木門木窗,不論阿穆德有多趕時間,養牛羊的村民理所應當的使喚自己的孩子來幫忙,不論他們有沒有做完功課。
大人不愛孩子嗎?好像也不是。阿穆德的母親怕孩子夜晚肚子餓,特意給他留了食物。木匠老人擔心阿穆德的安全,親自陪他走了一路。阿穆德的爺爺奶奶給他定了很多規矩,比如不要穿鞋上樓,必須要完成家長的指令,他們是從内心覺得這些形式化的規訓可以讓阿穆德成長為對的人。這些真實存在的淳樸情感告訴我們,大人不是存心壓榨孩子,他們是為了孩子好,這是句真話。他們從小就是這樣成長的。我們不能說這是一個沒有同理心的環境,或許他們中有人确實不顧他人想法,比如那些商人,但同理心建立在一定的認知之上,人擁有怎樣的認知,就會産生怎樣的同理心。我們也無法輕易地認為,村民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或許他們中有人确實沒有思考的閑暇,但關鍵在于,這個閉塞的環境下,知識和信息的匮乏讓愚昧支配着每個人,愚昧還會繼續在家族傳承,變成一個表面上合理的善意的卻暗藏危機的根深蒂固的困境,這是一個悲劇。
受教育的新一代人能夠打破這種困境嗎?實際困難重重。阿穆德的家人怎麼也無法理解他要歸還作業簿這件事,并且直到深夜他才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來做自己的功課。他的同班同學也有些相同的困境,山村家庭認為讀書重要,送他們去上學,但依舊不會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學習環境造成了多少幹擾。比起課業的繁重,教育環境的惡劣才是山村孩子最大的挑戰。這種困境不僅僅是一座學校可以解決的,第一代受教育者必須具備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才能破局。慶幸的是,故事中的阿穆德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能違背家人的命令去尋找朋友的家,他能在艱難之中完成功課同時還幫朋友做完功課,那朵花代表着希望,想必未來他會有機會走出山村,去見識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