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
由于看前對此片毫無了解,隻是抱着朝聖的心态來看,始終以為是創新的炫技之作或美國式的。開始對于快節奏、高密度的内容難以消化,非線性多層級叙事下情節理解都很困難,設計感十足的形式主義視聽語言更是雲裡霧裡了。
此外,因為該死的網絡卡頓、投影儀延遲和字幕的問題,觀感極差!前半段就在淩亂的狀态下度過。
好在看到一半後,解決了設備問題,立馬就入戲了,仿佛穿過了迷霧。
突然理解了一個人如何在中途迷失,在死前孤獨無助,走馬燈地回首過往的欲望、自私冷漠…扒開那些絢爛的粉塵,廢墟下的rosebud。
追溯一個逝者的譜系,就像在盛大的廢墟中尋找吉光片羽。這種拼圖式的記憶考古讓人聯想起《野草莓》、《薄荷糖》…一層層揭開面紗,走近人物的内心。
關于主題又大可以分析,隻點出個人的零星感觸:
個體活生生的真實經曆和冷冰冰的生平簡曆的張力-生命體驗的不可化約。
人格和人設的張力-在媒體時代更為加劇
不可靠叙事-羅生門式的記憶考古
空間-猶如盜夢空間中的空曠囚牢
創傷-精神分析的電影化
現代性結構中,無論是《燃燒》或《薄荷糖》這樣的小人物還是本片中的名貴,都免不了孤獨寂寞,憤怒無處發洩。
此外還有一些符号可以分析,rosebud是核心一例。可以是童年創傷,可以是童年記憶的物質印記,可以是母愛的替代品,可以是淪喪的童真…
如塔可夫斯基所說,“象征隻有在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意義上,通過隐秘的(祭神與巫術)言說,表達出暗示與語詞表層無法傳達的内涵時,才是真正的象征。它有多個面孔、多重意義,永遠潛藏在最深處。它有如晶體,構造有序。它甚至如同某種單細胞生物,有别于複合的,可隐喻、諷喻、比喻……象征無法言說,不可解釋,面對它的整體感,我們隻會覺得無助。”
簡直是翻版的《史高治》-我的童年回憶,馬上去重溫。
圍繞着懸疑和謎:某個地點和單詞,穆赫蘭道
真的是母題式的經典,如同無窮的礦藏,也能看到後來者源源不斷的影子。《迷魂記》中的欲望操控,,《盜夢空間》裡被自己構建的龐大城市所困的夫妻,《穆赫蘭道》中真幻交織和謎題(單詞,地點),《羅生門》式的多視角不可靠叙事,《抛掉書本》結尾的演員自述,視聽語言有更多模仿者…
好的電影猶如一塊晶體,一定是可以多層次感受、理解和解讀的,因此看多少遍都會有新的想法。(拉一部好片強于看百部爛片)
這次初看幾乎沒有關注到視聽語言,再加上對電影史所知無幾,僅僅被那股情感力量所感染。在知悉了情節後,馬上準備二刷,再次走入凱恩的人生一探廢墟。
2025.3.28
《公民凱恩》初看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胭脂扣》-觀感
7.8/10于小西天依舊是五星太多,三星太少,四星過譽。情感渲染和視聽引導過多而内容鋪陳過少,導緻形式大于實質,難以完全共鳴。 設定很有傳奇悲劇色彩,幾乎是母題性的穿越和人鬼戀。 叙事方式很新穎,但有利有弊。由于 ...
《因果報應》觀感
8.45/10超出預期得精彩,而且是循序漸進的、不斷反轉的,很久沒有這麼強沖擊力的片子了。本身對動作片和喜劇就比較抵觸,開始視聽語言也很不适應,感官刺激和音樂的引導渲染性極強,剪輯節奏快,後面信息量又慢慢加上來略有一絲燒腦。本來就臉 ...
olive的老年生活
20205.3.27-30期待過高,前期觀感開始平平,越來越好。熱評說“絕逼是40年後的我”,會是40年後的“olive”嗎?像是加長版的《帕特森》,美國中産階級夫婦的日常,小的矛盾不斷,大的沖突決裂永遠不會發生,就像看着人物耗損生 ...
《年輕氣盛》大銀幕觀感
8.2/10,同豆瓣于小西天,接着《絕美之城》觀看(這部直接變為英文了)1觀感:很難評價,整體風格談不上多喜歡,視聽語言也不太合胃口,但依舊瑕不掩瑜,總有那麼些驚喜和觸動。2情節:如同一首人生協奏曲。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立的音符,多線 ...
倩女幽魂-重映觀感
6.9/10于影院看國語版,大失所望。為了主題曲和兩個主角看的,可惜這就是全部優點了,若非如此還要減1分。先容我噴幾句:情節過于戲劇化和沖突過于巧合,特效奇觀化且假,音效和鏡頭充滿引導性,人物平闆一個、單薄,劇情太過傳統簡單,絲毫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