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這裡,伴随着朗讀的膠片閃爍斑點被建構為一種自動寫作般的伴奏,和開頭部分晚期小津式精緻的畫面中那些顔色和構圖一樣,都将一種唯美主義體現得淋漓盡緻;我會想起斯特勞布晚年最後幾部(數字攝像的)作品,這和那種飽滿的唯物主義之間有着多麼大的距離啊!2. 你可以說這完全是在模仿一種夢的視圖,正如一個人連續朗讀一個小時劇本,這本身不發生于任何單一的現實層次,一切實際上滿盈着超出真實的目光:但這麼做并且成功了的應該是阿克曼的《那裡》。3. 有趣的是,佩索阿的戲劇中有三個人物,但此處全都由一個聲音朗讀,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區分處理。與其說這是使三者融合在同一個人物她之中,不如說是将她聲明為了佩索阿自己(這部短劇的副标題為drama estático em um quadro,單獨一景的靜态劇,但quadro“場景”也可以指畫的“框”,似乎暗示着一種繪畫的性質)。4. 凱奇的音樂寫得很糟,聽起來隻比我寫的好一些。不過,倒是比較匹配這裡文本中那種文藝高中生感。5. 是看了TDG的影評興緻勃勃問唯唯要的資源(沒要到Amor omnia就看了這部新作),感覺TGD寫的比這拍的好。6. 雖然沒有關聯,還是想提一下,看了這部片之後我就腸胃炎生病了兩天(不過這些流水賬筆記是今天整理的),讓我的心情很受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