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雪映窗
如果說2017年暑期檔,是曾經粗制濫造的網劇,搖身一變成為品質代言詞的轉折點;那麼2018年暑期檔,則是流量明星不再是流量保證,影帝影後不再能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新時代。
曆數今年暑期檔熱門劇集與電影,能夠成為爆款的不再是IP改編作品+流量明星的聯姻,也不再是系列電影新作+影帝鮮肉的結合體。恰恰相反,劇情合理、邏輯通順、人設新鮮、三觀正确的影視作品,反倒能克服沒有大牌明星的劣勢,最終完成逆襲。
看看《我不是藥神》《延禧攻略》《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香蜜沉沉燼如霜》,再對比《動物世界》《甜蜜暴擊》《歐洲攻略》《如懿傳》吧,影視創作正在迎來“去明星化”的新時代。

曾經呼風喚雨如今争議重重,流量明星反倒成了低分“原罪”
短短幾年時間,從“貴圈”火爆全社會的“小鮮肉”一詞,已經從妥妥的褒義詞,衍變成了貶義詞。詞性褒貶轉換的背後,是社會對“流量明星”觀感的180度大轉彎。
曾幾何時,“小鮮肉”是對外表陽光帥氣、星途坦蕩的年輕演員的贊美,吳亦凡、鹿晗、李易峰、楊洋等人被冠以“初代流量”的稱号,“小鮮肉”的鋒芒讓年過三旬的男演員們調侃自己為“老臘肉”;而如今,這些“小鮮肉”赫然發現,雖然在商業價值上持續瘋狂輸出,但在影視作品上已經不為人所喜愛。

顯而易見的邏輯是,沒有代表作的影視演員,還是一個合格的影視演員嗎?換言之,隻有商業價值,而無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雖有萬丈光芒,卻隻能是昙花一現。
流量明星的危機,在2018年的夏天,來得更加猛烈:
兩個月前,《動物世界》公映。導演韓延曾代表中國“申奧”,在這部野心之作中,韓延用架空的世界表達對人性的理解,而主演李易峰正是打開人性幽暗的關鍵“鑰匙”。遺憾的是,雖然評價不俗,但《動物世界》随即遭到了《我不是藥神》的阻擊,李易峰試圖獲得演技證明的電影作品最後以商業失利首場。

緊接着,姜文“北洋三部曲”的最終章《邪不壓正》開畫,作為當仁不讓的男主角,彭于晏開啟了全程“賣肉”模式,美好肉體的展示讓女粉絲尖叫。但再完美的軀體,也拯救不了自說自話的藝術表達,最終《邪不壓正》折戟。
從大銀幕到小熒屏,流量明星也絕非收視率/點擊量的保證。擁有最強話題的《甜蜜暴擊》,有了鹿晗與關曉彤定情之作的噱頭,也有了湖南衛視的平台加持,但超低的豆瓣評分與一水的批評之聲,把《甜蜜暴擊》徹底淹沒。

而在資本裹挾之下,再好的導演也沒辦法調教好流量演員。如《武動乾坤》開播,即便有《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導演張黎的加持,但油膩而用力過猛的楊洋,依然成為了全劇最大的槽點。在古裝劇的PK中,《武動乾坤》也落于下風。
打開點評網站,啟用流量明星似乎成了影視作品的“原罪”,不少網友幾乎用一票否決的方式,來表達對流量明星的不滿——摳圖替身、演技浮誇、台詞功底差等等痼疾,在今年夏天得到了火山式的噴發。
轉型困惑人人都有,患上中年危機的還有影帝影後
不加仔細觀看,就因流量明星的出演而怒打低分,顯然是非理性行為,其背後動因既有流量明星們的軋戲、耍大牌等不敬業行為,也有粉絲們過分寵溺偶像、招緻公衆反感的原因。例如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上映時,粉絲們集體去影院“鎖場”,不僅引發巨大争議,甚至遭到了影城經理的集體抵制;而刷榜單、上熱搜等行為,也讓公衆不快。
時至今日,流量明星們不僅要面臨來自外界輿論的壓力,也得面臨演藝生涯未來走向的規劃。“初代流量”集體奔三,吳磊、劉昊然等更年輕的“鮮肉”崛起,留給“初代流量”的時間已然不多。

有轉型困惑的,不僅有流量小生們,即便功成名就的影帝與影後,依然在2018年的暑期檔逐漸迷失了自我。
由馬楚成執導,梁朝偉、吳亦凡、唐嫣、杜鵑、林子祥主演的電影《歐洲攻略》,以較大優勢領跑七夕檔預售,但在開畫後就因質量而遭到了鋪天蓋地的吐槽。“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大寫尴尬、邏輯硬傷與演技面癱。”“演員的表演也很成問題,梁朝偉和唐嫣真的是毫無CP感。”

馬楚成的“攻略三部曲”第三部遭遇滑鐵盧,主演梁朝偉也難辭其咎。從港片時代延伸至今的三部曲,有“鐵打的梁朝偉,流水的攻略”之稱,梁朝偉在片中的表演有強烈的程式化意味,不再有巅峰之年的神韻。事實上,從梁朝偉近年作品來看,“電眼男神”自2013年《一代宗師》後就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無論是《擺渡人》《捉妖記2》抑或《歐洲攻略》,隻要在電影中貢獻喜劇表演,該片就“注定”一言難盡。

而在《如懿傳》中的周迅,也遭遇了中年危機。43歲“高齡”挑戰少女角色,觀衆對《如懿傳》的“年齡歧視”是前期的主要槽點,終究抵不過歲月痕迹的“周公子”,雖然眼神裡依然迸發出光彩,但眼角皺紋已經無法掩蓋疲态。
還有在騰訊星空演講中講述中年女性演員困惑的姚晨,講述自己在職場中處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曾經的“微博女王”,已經隻能在網綜中找到存在感,不得不說世界變化得太快。
回歸作品從口号落到實處,市場已獎勵尊重藝術規律的作品
在流量演員全面啞火、影帝影後中年危機的背景下,回歸作品的口号喊了多年,有望在2018年暑期檔迎來轉折,從美好願景成為行業自覺。
今年暑期檔,能夠被觀衆強勢點贊的影視作品,幾乎都是戳中社會心理、擁有反套路劇情、演員表演過關的作品:
在宮鬥劇類型上推陳出新的《延禧攻略》,是8月份的最大爆款,無論是點播量、話題度都屬頭部陣列。劇中出演乾隆皇帝的聶遠,“白月光”富察皇後的秦岚,都以拿捏恰到好處的表演,成功翻紅。

7月最熱門的網劇《鎮魂》,雖然因封建迷信等原因下架,但也有值得鏡鑒的文本意義。橫空出世的“鎮魂女孩”出圈,捧紅了朱一龍和白宇,讓這兩位在圈内打拼多年卻籍籍無名的演員跻身頂級流量。

還有《一出好戲》中的“小綿羊”張藝興。作為流量明星的代表人物之一,張藝興竟然在讨伐流量明星的大潮中“幸免于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其原因無疑是張藝興在《一出好戲》中成功過演繹“黑化”全過程,被網友視作成功轉型的案例。
顯而易見的是,影視作品隻有尊重劇情基本邏輯,讓情感在生活中落地,表演不懸空虛浮等等,才能得到觀衆的認可。IP改編與流量明星的聯姻,在這個夏天解體;而從藝術規律本身出發,影視創作或将迎來“去明星化”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