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子巴特萨AuhasardBalthazar(1966) 巴尔塔扎尔的遭遇/驴子巴勒达扎/偶尔巴尔塔扎尔/Balthazar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编剧:罗伯特·布列松

主演:安妮·维亚泽姆斯基/WalterGreen/FrançoisLafarge/PhilippeAsselin

语言:法语

类型:剧情/犯罪

上映日期:1966-05-15(戛纳电影节)/1966-05-25(法国)

法国/瑞典 95分钟

驴子巴特萨AuhasardBalthazar(1966)的剧情介绍

电影史上极其异类的电影.
全片的主角竟是一头驴。透过驴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这个世界。驴在不同人的手中被虐待、被贩卖,最终被杀,透露出来的却是同样的主题。

驴子巴特萨AuhasardBalthazar(1966)的短评

  • 冰红深蓝

    1.布列松的极简和悲观比之前更甚,无旁白,大量情节省略跳跃,只呈现结果不给原因和人物心理动机,人与驴的宿命悲剧。2.手脚与物体细部特写与环境音营造画外叙事空间。3.老布女主角总是美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回驴子演技胜过人类模特了。4.无驴子的反应镜头,冷峻内敛。5.它终于倒在羊群中。(9.0/10)

  • 胤祥

    布老师难得用点音乐。极简主义到把故事起承转合都删掉(理解不到人物逻辑太正常了!),无怪朱天文说布列松与侯孝贤电影观念如出一辙。驴老师的演技真好,比起它,所有的人族演员都应该羞愧(或者是布老师故意的……)。

  • 荒也

    1开头奏鸣曲响起,突然插入一声驴鸣声。2黑色的驴上出现一只白色的手。3顺着手镜头反方向拍摄小孩。4听到说话的是父亲,但看到是小孩。5父亲不同意买驴,溶镜后一起牵驴下山。以及全片大量的手,足的特写。布列松电影中的隔离,中断,对立,暧昧,落空观众的设想等特点在开篇三个镜头里可得一窥。

  • 亵渎电影

    一次人与驴的三角恋,驴子成了男一号,有着和女主角一样的悲催命运。布列松极简主义的代表作,信息量惊人,电影反应的可供人思考寻味的远比故事本身看到的要丰富深刻的多。布列松受杨森学派影响根本就不相信角色的行为应该有其心理动机,角色总在对抗意志,也总是走向宿命式的悲剧。★★★★

  • Golden Blue

    演员木纳 台词空洞 剧情没劲 动物受害

  • 翻滚吧!蛋堡

    智商跟不上这样的省略

  • 木卫二

    舒伯特第20号钢琴奏鸣曲D959-第二乐章 忧伤……无法呈现和被省略掉的原因及过程 《牛》-活着-《老狗》

  • 峰峰峰峰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换钱。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驴子巴特萨AuhasardBalthazar(1966)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