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我们所有的探索最终将回到我们的起点并第一次了解该处。”这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诗句,也是放在影片片头的一段话,在此之后,导演就以类似游戏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在90年代末期另一种奇妙的观影体验,同时对传统道德、价值、选择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消解和颠覆,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

  游戏开始了,在德国柏林,曼尼正在给他的女朋友罗拉,他告诉罗拉自己丢了十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十万马克,他将会被黑社会老大初死。时间紧迫 为了营救曼尼,罗拉开始思考谁可以短时间内借十万马克,她想到了她的父亲,她开始奔跑,经历了三次死而复生的闯关经历,她最终在20分钟内解决掉了十万马克的问题,与男友曼尼扬长而去。

  罗拉快跑是20世纪末期德国实验电影的代表,这种实验电影在后现代主义频发的背景下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电影 ,后现代电影指对后现代社会特征进行反映反思的类型,它具有知识精英的怀疑气质,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求性,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它是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简单来说就是用反叛精神来突显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像21世纪的《苏州河》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电影。从电影叙事角度来看,罗拉快跑显然打破了好莱坞的惯用叙事结构,用游戏的方式展现了板块式结构,采用分段叙述同一人的不同命运,沿用着《土拨鼠之日》和《盲打误撞》的结构和想法,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游戏元素、激荡的音乐,这减弱了电影叙事性,而且三个板块式把叙事结构重新解剖,三个板块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每一个板块都是讲自己单独的故事,有着自己本身的起承转合,这一想法影响了后世的很多的导演,不仅仅是游戏元素和板块式结构的前卫,导演尝试着将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赋予生命和命运,也就是《蝴蝶效应》。罗拉的每次出现,早了几秒晚了几秒都对遇到的人的一生产生了影响,导演仅仅用PPT的形式就向我们展现了这个多元的世界,罗拉经过的那些关卡,遇到了那些人,改变了命运,这好像是欧洲电影惯用的方式,也恰恰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关于命运、关于这个世界的未知感,关于无以名状的操控力,这一切都浮现出来,后来香港的银河映像也大多呈现出这样一种思考,罗拉快跑的电影叙事讽刺了这不知去处的人生;从电影画面来看,影片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我们好像很难从影片中看出什么教科书般的视听语言,只有动漫、PPT还有一头红发的罗拉在狂奔,这也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 也就是多元拼贴,黑白与彩色、高速摄影、快慢镜头.... 观众的眼睛好像一直在随着镜头移动,没有丝毫的停止,镜头不止忠实于罗拉,更是所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有个奇怪的现象,罗拉快跑更多是多个长镜头拼在一起,在多个长镜头的组接下超越时空,这可不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型蒙太奇,即使两者相反...... 从艺术风格来看,罗拉快跑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无止境的开放意识,借住罗拉三次对时间与命运的探索,在奔跑中进行挑战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荒谬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这种颠覆与背离就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缔造和构建一个非理性和无逻辑的异化世界,形成了荒诞化的审美向度。

  对于影片细节,影片中有几处细节足以证明银行门口的保安就是罗拉的亲生父亲,在罗拉第三次赶到银行门口时,父亲已经坐上车走了,此时她大喊一声,出来开门的正好是保安,而且细听,背景音中有心跳的声音......

  总体来说,后现代主义电影提倡反叛,给观众带来快感,以极其个性的画面和边缘化的刻画来体现思想和人性的张力,不断探索我们周边的世界,在此来看罗拉快跑是一部极其优秀的后现代主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