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和舒淇主演的《狂野时代》已于5月22日在戛纳电影节举行世界首映。影片背景放在一个人类已经不再做梦的世界里,有一个迷魂者(fantasmer)依然整日沉迷于梦的幻觉中……毕赣以大胆而诗意的叙事结构,将迷魂者的梦境分成六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每段相隔20年,贯穿了整个电影百年史,从电影诞生之初直至20世纪末。每个梦境本身清晰而具象,梦与梦之间的联结方式扑朔迷离。

毕赣在采访中提到,他试图通过释放出一个“电影怪物”,串联起跨越百年的电影意象。这六种元素——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与意识(mind)——构成了影片复杂迷宫般的结构框架。

而导演所称的“电影怪物”,正是由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的迷魂者。这一角色不仅成为解读整部电影的关键,也彰显出毕赣对电影文本的深层次探索与致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迷魂者的化身亦不断变幻,它可以是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的化身,也可以是卡里加里博士控制下的凯撒…

除此之外,本片最重要的主线便是百年电影的意象,毕赣将数十部电影文本和元素融入进六段故事之中来完成对电影或者说时代故事的再创造。本文将以迷魂者在各个梦境中的形态和感官为主线来简析每重梦境的情节。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视觉:默片时代的怪异德国表现主义

在电影诞生(《水浇园丁》时期)后的20年里,德国表现主义是不可被忽视的电影艺术发展阶段。经典吸血鬼形象诺斯费拉图、以阴影和怪异建筑为特点的视听语言、以强烈的置景和打光突出角色心理等特点让电影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毕赣在第一个段落中就以极其鲜明的风格展现了对表现主义的致敬,更是以此真正拉开了对电影史再讲述的序幕。

听觉:战争时期的黑色电影

电影怪物在此阶段的变成了战争时期的囚徒,美国黑色/谍战电影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代名词。迷魂者变身为身陷囹圄的囚徒。声音成为区分现实与梦境的重要手段。“当我双耳失聪,我便走入镜中”的诗词也难免让人想到毕赣之前的作品。在真真假假的虚实之中,在迷失于自己的欲望里,迷魂者来到了下一个年代。

味觉:归于平静的修行

此段梦境尤为深奥,充满禅意,迷魂者化身等待救赎之人,尝尽世间苦难。在杀死自己父亲后,他以苦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最终在苦涩中重生为狗,为下一段落开启全新身份与感官体验。

嗅觉:改革开放后的县城故事

在上一个时代变成“狗”后,嗅觉也直接延伸至了这个时代。迷魂者的装扮在这个阶段酷似小县城中的警察以及多数的犯罪电影。而关于这一时期的故事的背景则更像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想要财富”“想要看海”的“中国梦”。最后迷魂者也在犯罪电影的结局中进入20世纪末。

触觉:新世纪末日前的狂欢

时间来到20世纪的最后一天,人们陷入对21世纪(末日)的恐慌和焦虑,前半段酷似千禧曼波的情绪释放尽显毕赣的创作态度。但当其长镜头越来越放飞之时,整个5个时期达成了一种闭环,在末日前你可以看到水浇园丁的放映,也能与吸血鬼共享日出之时,仿佛电影/现实的百年只是一个巨大的循环。

意识:梦醒时分

最后,在濒临死亡之际,他的造物主将他改造成弗兰肯斯坦的模样并投入水中,以一场彻底的重塑与回归,完成了对电影历史和人类意识的深刻寓言。

《狂野时代》在毕赣的诗意镜头下,完成了一次奇幻而深刻的电影艺术之旅。导演通过迷魂者这只跨越时代的“电影怪物”,不仅向电影历史中的经典致敬,更探索了电影与人类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易烊千玺极具突破性的多重演绎,更使影片成为了一场感官与心灵的盛宴。或许,正如影片中所言,梦境与现实、电影与人生,终究是一次永不停息的循环往复,在观众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回响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