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了《魔发精灵2》开场的“梦工场动画25周年”的纪念LOGO,很感慨,所以来说说这个被无数观众认识的那个“坐在月亮上垂钓的男孩”——梦工厂。

...

梦工厂和梦工场动画,这俩是两个独立的公司,由于名字一样logo也差球不多,很多朋友误以为是一家。其实不是,或者说他们曾经是一家人,像兄弟。他们在各自最火的年代“分家”闯天下,在好莱坞电影浪潮中海阔凭鱼跃,又在资本市场上各自发展受阻,最终泯然众人。

后来的某个时段,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又再度“相遇”,回到了一起,但早已物是人非。就像两个外出闯荡多年的兄弟,在他乡偶遇,互相打量着对方,不禁苦笑: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梦工厂并没有倒闭,如今依旧有着一定市场份额,但世人可知梦工厂昔日辉煌的样子,却鲜人了解如今他们落魄的样子。就像公司的名字一样:名一场、利一场,到头来还是梦一场。

那个坐在月亮上垂钓的男孩,把钩下到水里,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他钓到鱼的那个画面。

...


梦开始的地方:叫地主

梦工厂电影,大名鼎鼎,行不更名,但成立以来公司英文名却换过三个,DreamWorks SKG、DreamWorks Picture、、DreamWorks Studios,您大概能猜得到他经历了什么。

...

这是一家“新”公司,对比好莱坞动辄活了近一个世纪的“六大”老妖精,梦工厂电影成立于1994年10月,由被称为“梦工厂三巨头”的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成立,公司早期英文名DreamWorks SKG中的“SKG”就是他们三位名字的首字母。

...

★这三个犹太人来头都不小,杰弗瑞·卡森伯格是迪士尼电影的主席,执掌迪士尼影业长达10年,从《小美人鱼》开始,亲手让迪士尼动画起死回生,然后在《狮子王》之后自立门户。

★大卫·格芬有着“美国娱乐圈比尔盖茨”之称,不但拥有丰富的电视、音乐运作经验,还是公认的美国娱乐圈最有钱大佬。

★再加上斯皮尔伯格这位头号大导演,以及来自微软、希杰集团(CJ)等名企业的注资。

他们可谓要钱有钱,要人脉有人脉,也有顶级的娱乐内容产出者,所以梦工厂刚成立之初,就没打算老老实实当一家电影公司,而是要做成一家娱乐帝国,就像现在的迪士尼一样。

...

所以除了梦工厂电影之外,还成立了梦工厂动画、梦工厂电视、梦工厂唱片、梦工厂互娱等等,涉足多个领域,并且到处挖人,收罗人才,要建立属于梦工厂的娱乐体系。

PS,月亮男孩

关于梦工厂logo的来历,网上很多帖子都普及过,咱这里只是简单说下:

起初,月亮上垂钓这个主意是对月亮有着偏执爱好的斯皮尔伯格想出来的(他的另一家公司安布林娱乐的logo就是《ET外星人》飞过月亮的场景),但斯大爷的版本是成年男子垂钓,并希望用CG合成展现。但是他的老搭档、工业光魔的视效总监丹尼斯·穆伦却觉得手绘更酷。所以穆伦便请来了他的画家朋友罗伯特·亨特帮忙。

...

亨特在为梦工厂绘制Logo时,夹带私货,一版遵循了梦工厂的要求,而另一版则将垂钓的男人换成了小男孩儿,男孩就是自己的儿子威廉。最终显然“私货”胜利了。而威廉小朋友也“永远童年”的伴随梦工厂电影走到了现在。

现在我们看到的梦工厂Logo是“工业光魔”在亨特的画作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2D与3D相融合的特点。

梦工厂电影的logo是祖传的,到如今从画面到音乐始终没变过(具体电影定制版除外),而分出来的梦工场动画,虽然保留了月亮男孩,但动画形式和BGM都更迭过好几次,我们慢慢说。

...


爱做梦的男孩:想钓大鱼

不用说也知道,梦工厂这一套肯定是失败了,起码后来除了电影动画外,其他几个大伙都没听说过。

★这其中最先完犊子的梦工厂互娱(DreamWorks Interactive),1995年成立,与微软合作开发游戏,结果折腾5年毛也没做出来,2000年被美国艺电(EA)给收购了,随后被摘了牌,并入了旗下工作室。

...

不过这个梦工厂互娱最大的功劳就是他们为了开发游戏,收购了一家特效工作室PDI(美国太平洋数码影像公司),1997年让动画部门“借”走了,才有了次年《小蚁雄兵》《埃及王子》的恢弘特效场面。随后动画部索性将PDI归到自己门下,梦工场动画巅峰时期的作品,离不开大名鼎鼎的PDI工作室。

PS,《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当时就是PDI的动画师。

...

★随后就是梦工厂唱片(DreamWorks Records),1996年成立,一开始制作了包括乔治·迈克尔等诸多大咖的专辑,可惜一直是“老牛拉破车”,2003年被环球唱片收购,2005年被彻底关闭。

...

★最有机会做大的是梦工厂电视(DreamWorks Television),成立一开始就与美国广播公司ABC签订了7年2亿的大单,并制作了包括情景喜剧《政界小人物》等名作,可谓开篇非常理想。

...

但倒霉的是,没过多久,ABC就被迪士尼收购了,然后米老鼠马上终止了与梦工厂电视的合作,导致刚有起色的梦工厂电视只能继续找平台,NBC、FOX、HBO等平台都合作过,但没有一个长久的,再也没有早期的辉煌。

好在梦工厂电视参与过《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名作的制作(这俩迷你剧是主制作方是梦工厂电影),不至于没饭吃,这么多年不温不火的一直存活着,在梦工厂电影被并入“安培林合伙人”公司之后,梦工厂电视也加入到了安培林电视部,正式被摘了牌。。。

...

梦工厂高人这么多,为啥还能失败?其实很简单,就是太着急了,仗着自己牌面好,上来就“叫地主”,结果被人联手给围剿了。

罗马非一日建成啊,迪士尼混了多少年才成就了如今这个地步,你这”爱做梦的男孩“初生牛犊不怕虎,上来就想钓大鱼,什么都想要,当然够呛了。

所以,折腾半天,梦工厂早期的商业帝国布局,到了21世纪,几乎就仅剩下电影与动画部了,这也是梦工厂最能拿的出手、最被大众所熟知的地方。

...


美梦成真:开挂的那几年

有斯皮尔伯格坐镇,梦工厂的电影部门真的差不到哪儿去。

...

1994年成立之后,梦工厂电影蛰伏两年,1997年推出了三部电影牛刀小试,分别是乔治克鲁尼的《末日戒备》(第一部电影)、喜剧片《捕鼠气》,斯皮尔伯格的《断锁怒潮》,前两部电影全球票房双双破亿,后一部收获口碑,稳扎稳打的梦工厂电影,开了一个好头。

好戏还在后面。1998年-2001年算是梦工厂电影开挂的几年。

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横空出世,票房口碑双丰收。虽然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争夺上输给了《莎翁情史》导致斯皮尔伯格颁奖典礼上愤然离席(也把颁奖嘉宾哈里森·福特气够呛),但随后三年,《美国丽人》《角斗士》《美丽心灵》,梦工厂电影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三连斩。

...

此外,商业名作也层出不穷,科幻片《天地大冲撞》《少数派报告》、喜剧片《拜见岳父大人》、剧情片《荒岛余生》、恐怖片《谎言背后》《鬼入侵》《午夜凶铃》、动画片《怪物史瑞克》《小鸡快跑》等片,都是名声在外的票房大作。单是2000年,北美票房榜前20位的作品中,就有五部梦工厂电影作品。

如此业绩,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成立没多久的新公司。

而且,梦工厂成立之初,也成立了自己的发行网络,早在1997年梦工厂就与美国本土最大的发行商之一MCA签订了10亿美元的合同,基本梦工厂出品的电影,自己也负责了北美地区的院线发行和影音制品发行。

当年的梦工厂,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强大的制作能力。

无论与其他公司合作,还是独立制作,作为新公司,早期年产量每年均超10部,产能惊人,涉猎广泛,不管什么题材上手就拍,而且每部制作精良,绝无粗制滥造,“老梦出品,又快又好,必属精品”,一度被业内传为佳话。

...

可见,当时风头正劲的梦工厂,已经有了跟好莱坞“六大”叫板的能力。

但是,这里面有个不稳定的炸弹。。。


做梦就要大一些:虚火旺盛

梦工厂电影,是一家独立的电影公司,三巨头开公司的“美国合伙人”制度,几乎决定了其与好莱坞“六大”股份制、上市融资等“妖艳贱货”完全不同。

...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让斯大爷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后,人家给梦工厂所有员工每人发了300美元的红包,这让其他“六大”颇有微词,尤其是派拉蒙的员工:我们也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出品方,但没我们的份儿。

但也没辙,梦工厂是独资公司,都是自己的钱,老板说了算,想发多少发多少,你们那些一堆股东的公司就玩不转这个。

其实梦工厂跟漫威影业这样的公司一样,都是独资公司,不同的是没有迪士尼爸爸给钱,梦工厂就是用我们自己的钱,我们自己拍电影自己发行,收益票房也是自己的,这是一套闭合的产业链,内部消化。

不过一旦这里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足以令整体产生异动,严重的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这就导致梦工厂在成立初期,虽然不差钱,但对于那些动辄上亿的大制作,还是有些心虚,所以要拉来合作方。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印象,很多梦工厂真人电影,不止一家出品公司,梦工厂的“钓鱼男孩”LOGO都是与其他公司一同出现,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是派拉蒙,《角斗士》《拜见岳父大人》是环球,《谎言背后》是20世纪福斯。。。

...

下面这张图一目了然,在早期很多作品中,梦工厂电影都是与其他公司联合制作(co-production),只有《鬼入侵》《美国丽人》等名作是梦工厂独立制作的电影。

...

这就导致很多票房大作,梦工厂还是要与合作方分钱的,此外梦工厂虽然有着北美地区的发行渠道,但没有全球发行。

全球发行可是个体力活,耗人耗力也耗钱,好莱坞六大混了多年才在海外建立起来全球销售渠道(发行网),这一点刚刚成立的梦工厂是比不了的。所以梦工厂电影的海外发行,都是合作方在打理。

举个例子,2000年奥斯卡电影《角斗士》,耗资1.03亿,梦工厂是主要投资方,环球影业参投,电影北美票房1.87亿,抛去电影院分成,虽然不知道环球占有多少份额,但有着北美发行权的梦工厂差不多能拿到1.87亿中的一半。但是环球负责《角斗士》的海外发行,该片海外拿下了2.45亿(全球累计4.6亿),这2.45亿环球与各国院线怎么分管不着,梦工厂一分钱都拿不到。

...

最后梦工厂倒霉就倒在这上面了。

这样看来,梦工厂这些商业大片,过滤一下水分之后,收入其实是有限的。尤其是《拜见岳父大人》《少数派报告》等,梦工厂仅仅是参投方,连北美发行权都没有,最终分的钱也不算多。

这样一算,早期梦工厂,表面繁华,实际上也是虚火旺盛。但即便如此,作为新公司,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不错的,尤其是《猫鼠游戏》《午夜凶铃》这些独资的片子,都是以小博大,只在北美就赚够了,再加上每年制作超过10部的强大产能,动画部一飞冲天的业绩,所以老梦作为独资公司,完全自给自足毫无压力。

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

...

PS,有朋友估计搞不清电影发行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销售,电影公司好比工厂,制造出电影这种产品,需要卖货,有的大工厂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可以自产自卖,有的小工厂则没有,需要找经销商代理,就这么个意思。

梦工厂不是小公司,刚刚成立就有门路全国销售,已经很吊了。但要全球销售,还是差点意思,只能找代理商。


梦破:屋漏恰逢连绵雨

2004年,动画部门单飞了,原因很简单,动画做出名堂了,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满足于独资公司:老子要上市了!

...

只是单飞而不是分手,剥离动画部的梦工厂省去了一大笔制作费用,还负责动画片的北美发行,也能分到钱,几乎是白捡的钱。但话又说回来,没有了最赚钱的动画片,梦工厂本部收入也相应少了很多。离谱的是,动画部单飞之前,给本部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就在前一年的2003年,梦工厂也不知道是因为赌气还是哪根神经不对,拍了一部足以令他们悔恨终生的2D动画——《辛巴达七海传奇》。

...

2002隔壁迪士尼2D动画《星银岛》耗资1.4亿但最终票房仅3800万,都惨这样了,次年梦工厂依然头铁的拍了2D动画《辛巴达七海传奇》,票房2600万,算上制作发行和宣传费用,这片让梦工厂怒亏1.25亿。

说迪士尼与梦工厂两大动画巨头联手终结了北美2D动画电影,此话不假。但梦工厂可没有迪士尼那么厚的家底,亏得这点钱够梦工厂喝一壶了。之后最赚钱的动画部门还甩手走人了。。。

好在发行《怪物史瑞克2》让梦工厂暂时度过了难关,可惜还没来得及喘气,就迎来了一部几乎敲响梦工厂丧钟的作品——《逃出克隆岛》。

...

当年“爆炸贝”与老搭档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分手之后,首度独立执导电影,耗资1.3亿的大制作《逃出克隆岛》,梦工厂为主要投资方,最终北美票房3500万,虽然该片海外票房不错,但并没有什么卵用,负责该片海外发行的是华纳,跟梦工厂毛关系也没有。

用“美国娱乐圈比尔盖茨”大卫·格芬的话来形容:我们濒临破产。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

2004年,饱受缺少海外发行之苦的梦工厂,经过多年布局,终于有了自己的海外发行初步渠道——自己电影的全球DVD音像制品发行和销售权,这为将来的全球发行网络打下基础。

...

但没想到第一炮就哑火了,《怪物史瑞克2》的全球DVD销量遭遇滑铁卢。年度票房总冠军的DVD销量惨淡?这是很玄学的事情,所以说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

也差不多在同期,梦工厂还干沉了另一个部门——艺术片部。

与福斯的福斯探照灯,索尼的索尼经典这些只制作发行艺术电影的子公司一样,梦工厂也成立了自己的艺术片子公司——Go Fish Pictures。(你没有看错,logo就是男孩钓上来的那条鱼)

...

这家公司早期以代理在北美发行外国优秀电影为主,一开始是动画片,比如日本动画《千年女妖》《攻壳机动队:无罪》的北美公映,且成绩不错。

但在2005年前后出了问题,因为他们开始涉足发行海外真人电影,连着发行了德国片《我行我素》(The Chumscrubber)和日本片《再造人卡辛》,全部惨败,最终导致该部门被关闭。

2005年,梦工厂总票房收入为4.99亿美元,排在所有电影公司的第7位,最卖座的《午夜凶铃2》票房也只有7620万美元仅列第22位。同期梦工厂累计负债达到4亿,作为独资公司的日子,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


“寄人篱下”的日子

2005年12月,派拉蒙影业的母公司维亚康姆(Viacom),宣布收购梦工厂,并不包括以独立的梦工场动画,价值16亿,其中包含4亿美元的债务,折腾半天,2007年才完成。

...

被收购之后的梦工厂,地位与派拉蒙影业平起平坐,成为维亚康姆集团旗下两大电影公司,老梦依然拥有独立制作电影的权利,但与MCA的北美发行协议到期,梦工厂不再拥有发行渠道。

梦工厂所有电影的未来5年的发行都交给了派拉蒙,派拉蒙还拿下了已经独立的梦工场动画的发行权,为期也是5年。

PS,根据梦工厂早期与MCA的发行协议年限,梦工厂北美发行的最后一部电影是2008年的《革命之路》。

PPS,梦工厂名字没变,只是从英文从DreamWorks SKG 变成了DreamWorks Pictures(梦工厂映画)。

所以被收购的梦工厂基本没啥变化,只是换了老板,斯皮尔伯格以前给自己打工,如今变成了给派拉蒙打工,电影接着拍,一切照常。期间《鹰眼》《热带惊雷》《追风筝的人》《硫磺岛家书》等名作也层出不穷,而且昔日《逃出克隆岛》虽然干沉了梦工厂,却让爆炸贝与斯皮尔伯格搭上了线,加上派拉蒙投资,二人合作了大名鼎鼎的《变形金刚》系列。

...

PS,派拉蒙与梦工厂在《变形金刚》上的合作仅限于前两部,随后几部都是派拉蒙自己玩了。

但老板斯皮尔伯格其实是不爽的。因为最初梦工厂是要与环球联姻的。

斯大爷与环球关系不一般,之前从《大白鲨》《ET外星人》到《侏罗纪公园》等都是环球的片子,几乎算半个“环球人”(所以《头号玩家》虽然是华纳的片子,但那么多环球旗下的IP助阵,几乎斯大爷一句话的事儿),所以梦工厂要“卖身”的时候,他们与环球影业的并购差点完成,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派拉蒙。

...

倒不是斯大爷讨厌派拉蒙(他也与派拉蒙是关系户,比如《夺宝奇兵》系列),而是派拉蒙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当年派拉蒙混的也挺惨,不但业绩惨淡,而且电影年产量个位数,几乎到了无片可拍的地步。收购梦工厂,除了看重梦工厂强大的制片产能外,也相中了其片库。

果不其然,收购梦工厂之后,派拉蒙马上就把包括《拯救大兵瑞恩》《美国丽人》《世界之战》《猫鼠游戏》等名作的部分版权以9亿的价格卖给了索罗斯旗下的娱乐公司,你要是老板,面对这种情况,能不膈应嘛!

所以梦工厂与派拉蒙的联姻只维持了一年多,2008下半年,梦工厂就赎身了,因为斯皮尔伯格找到钱了。

...

斯大爷拉来了包括印度首家全球500企业——信实ADA集团(Reliance ADA)在内的一堆投资,使得梦工厂又再度独立,成为了独资公司,但内部组织变了。

昔日三巨头劳燕分飞,大卫·格芬宣布退休,并公开出柜,“娱乐圈比尔盖茨”秒变“娱乐圈库克”(其实人家的取向早已公开,只是2007才正式宣布而已);杰弗瑞·卡森伯格独自掌控梦工场动画,早就单飞了,老领导班子就剩下斯皮尔伯格老哥一个。

PS,这个时候的梦工厂,英文名换成了DreamWorks Studios(梦工厂影业)。

“复活”后的梦工厂,依然没有发行渠道,与派拉蒙2011年发行合约到期后,梦工厂有了新的合作伙伴——迪士尼。

...

米老鼠与梦工厂一口气签下了30部电影的发行协议,并且提供了1.75亿美元的贷款,这么大方的原因就是为了让以前从未合作过的斯皮尔伯格开始为自己拍片。

PS,梦工厂与迪士尼合作的发行协议,是试金石影业(Touchstone Pictures)代理的,这家公司是迪士尼的马甲,纯马甲,负责制作发行那些打得很猛,有悖于“迪士尼合家欢理念”的电影,比如《珍珠港》、《空中监狱》、《圣诞夜惊魂》等片。

...

在与迪士尼的日子里,梦工厂诞生了《铁甲钢拳》《战马》《林肯》《帮助》《间谍之桥》等票房和口碑双收的作品,可惜快乐与痛并存,且痛感更大一些。

因为同期还出现了《关键四号》《圆梦巨人》《新天师斗僵尸》《牛仔与外星人》等片,虽然也很知名,但无一例外的票房惨败,导致梦工厂当初重组时找来的钱很快就用完了。

没钱的梦工厂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昔日强大的产能不复存在,2012年之后梦工厂产能已经下跌到年产2-3部,最终2015年耗尽了灯油,老梦不得不再度找钱、筹划重组。

都拍不出片子了,他们与迪士尼的30部发行协议只能提前终止,2016年《大洋之间的灯光》是迪士尼发行的最后一部梦工厂电影,数量定格在14部。

...

2015年,距离1994年末梦工厂成立,也才过了20年。


梦醒了?来爸爸这儿吧!

斯皮尔伯格确实也累了,三巨头就剩自己了,也不太想管了。于是,斯大爷开始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电影公司。

...

没错,斯大爷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就是安培林娱乐,1981年就成立了,其名称来自于斯皮尔伯格22岁时拍摄的同名短片,其LOGO来自《ET外星人》中“骑车飞天”的名场景,斯大爷导演的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这个logo。

这是单纯的电影制作公司,老斯一个人说了算。但斯大爷其实不满足于安培林这家小公司,想玩一票大的,才跟其他俩两位巨头合伙开设多功能大公司梦工厂。

没想到高开低走,兜兜转转20年,又回到了原点,到头来发现还是老老实实玩电影比较靠谱。

于是,在危难之际的2015年,斯皮尔伯格再度找钱、拉投资,终于成立了。。。。。。。“安培林合伙人”公司(Amblin Partners)。

...

没错,借着当年梦工厂跟印度信实团等金主大佬合作的关系,斯皮尔伯格与他们再度合作,终于拓展了自己安培林公司业务。新的“安培林合伙人”是一家制作电影、电视和数字娱乐产品的大公司,旗下包括了安培林娱乐在内的三个子公司。

而且这次斯大爷终于跟环球联姻了,环球将负责安培林合伙人旗下电影的发行,甚至2017年,环球还收购了安培林合伙人的部分股权,斯皮尔伯格也算正式回了“娘家”。

梦工厂呢?梦工厂现在是“安培林合伙人”三个子公司其中之一。。。

三家子公司目前都是以参与投资方式拍电影,其中安培林娱乐负责参与全年龄级娱乐片(比如华纳的《头号玩家》),另一家另一家Participant则负责小成本艺术片。

而梦工厂主要参与一些成年向主题的电影,比如环球的《登月第一人》,福斯的《华盛顿邮报》,年初奥斯卡热门大片《1917》,开场在环球影业的logo之后,我们又再度见到了这个熟悉的身影——月亮上的钓鱼男孩。

...

可见斯大爷工作重心转移到安培林之后,并没有放弃梦工厂这个品牌,还他们时不时露露脸,老板还是斯皮尔伯格,但早已物是人非。

昔日挑战好莱坞“六大”地位的新贵公司,一度佳作无数,虽然一度经营不善被并购,但始终是一家独资电影公司,而如今梦工厂已经降格为“子公司”,成分从独立投资变成了“参与制作”。

对了,此时的梦工厂,英文名从DreamWorks Studios(梦工厂影业),又换回了DreamWorks Pictures(梦工厂映画),只可惜如今的性质却真正成了“Studios工作室”级别。

...

由于斯皮尔伯格跟环球长期合作无间,所以安培林娱乐的地址安在好莱坞环球影城内部,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过。梦工厂成为安培林合伙人的子公司后,也跟着一块搬到了环球影城,几乎成为后者的一个部门。

在环球影城,梦工厂遇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梦工场动画。

你猜他们见面时候会说些什么。。。(明天接着说)

那个欺负迪士尼的男孩,现在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