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說這部電影,因為于榮光。

...

小時候看李連傑的《給爸爸的一封信》,當時還被翻譯成為《赤子威龍》,有兩處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其一就是李連傑與謝苗在片中的父子檔淩厲的拳腳,其二就是于榮光飾演的大反派,角色名字我迄今記憶猶新,叫“普光”。

當時小兒童的我并不知道誰是于榮光,隻是扮相讓人大開眼界,黑風衣白手套,還有從白天戴到晚上也不摘的墨鏡,到死也沒摘,那時候我心說,這人怕不是個瞎子吧!

...

沒想到,多年之後,于榮光在銀幕上也差點演個瞎子。。。

《父子拳王》,于榮光自導自演,演而優則導的他,導演的《舞樂傳奇》我個人就比較喜歡,而且這麼多年來,于榮光也從大銀幕上演“打别人爸爸”的角色,逐漸變成了“演别人的爸爸”。

...

本片當然不是于榮光第一次演老爹,我上學的時候就看過一部劇叫做《爸爸叫紅旗》,算是親情向的輕喜劇。當時距離我看完《給爸爸的一封信》沒幾年,突發現曾經飛揚跋扈的墨鏡男,竟然還能演這樣的角兒,于榮光可以算是好演員了,能武能幽默,能經得起角色的考驗。

言歸正傳,這部《父子拳王》跟想象的不一樣,競技場面與家庭元素各占一半比例,以競技襯托情感,加上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正能量主題,整體比較簡單,但情感比較生動。

于榮光飾演一位昔日稱霸拳壇的拳王,多年之前為了自己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鄭人碩飾演的兒子餘生,智力水平比一般人低,在情緒自控方面也有一定缺陷,而且一隻手也是殘廢,幾乎算是“獨臂”,就是這樣一位殘疾人,智力低但不傻,他明白自己的缺陷,從小到大很自卑。

...

然而一次意外,兒子隐藏的拳擊天賦被激發了出來,他渴望像“正常人”一樣成為一名真正的拳手(拳擊比賽沒有設置殘疾人項目,所以他隻能跟正常拳手在拳台上對決)。但老爸堅決反對他打拳,父子關系出現裂痕。

最終在一系列挫折之下,兒子遵循内心走上拳台,用拳頭找回自信:自己是一名“正常人”。同時他也與父親相濡以沫,相互攙扶走向明天。

不要覺得這個故事很雞湯,因為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中國獨臂拳王趙先權),當你了解原型人物的事迹之後,你就會覺得:真實不可思議到某一個程度,它怎麼可以比電影還假啊。

...

雖然這類電影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但該片就是将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以獨具匠心的“過程”表達了出來,這點“匠心”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子承父業的羁絆,其二是父親和師父的選擇。

“子承父業”一直是一個充滿争議的話題,而争議的大小,也往往與“父業”的成就成正比,出身于京劇世家的于榮光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于榮光的父親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鳴魁,于榮光11歲時考入北京市風雷京劇團,但他沒有沿着這條路走下去,而是選擇了演員。這裡有着興趣使然,也有着不想活在父親陰影下的心念。

...

而有的時候因為上述因素父親也不希望兒子繼承自己,除非有好老師。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父親往往不是孩子的師父,就像郭德綱所言,父親教不了兒子,因為“親骨肉,下不去手”。否則的話,多半孩子會學藝不精,或者培養出一個敗家仔。

在《父子拳王》裡,于榮光飾演的父親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路,源于他當年的自責,同時也深知這行的辛苦,兒子身體也有缺陷,他為了兒子甘願放棄一切,如今身有殘疾的兒子也要“重蹈覆轍”,身為父親的于榮光當然舍不得。

...

兒子希望讓身體有缺陷的自己用這種方式,能像一個“正常人”一樣融入社會;但父親舍不得兒子,父子矛盾的沖突點就在于此,說白了就是一個家庭教育觀探讨:培養孩子是看着他成長還是放任他去闖?對于身體有殘疾的孩子,是呵護還是讓他自強?

出生于京劇世家但并沒有走京劇這條路的于榮光,自己深有體會。電影有一個“借力打力”的設定,給兒子“找了一個師父”。

如果這部電影讓父親最後被兒子的精神感動,教授他打拳,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如此設定那就完了,這變成了生硬的說教。

而該片的設定是,父親昔日的對手,偶然間發現了餘生的天賦,從而教授對方打拳。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是我國的傳統,大家最熟悉的是工匠行業,廚師、木工、鐵匠、泥瓦匠等,在現在被稱為“傳幫帶”。

...

現代教育隻負責傳授專業知識,但傳統師徒這種“傳幫帶”關系包含了更為廣泛的提攜和保護服務,還包括情感的建立。因此,後者有着難以被前者取代的特點,同理,師徒關系更容易生發出弗洛伊德和榮格理論中的父親情結。

《父子拳王》中餘生與父親鬧僵之後,對自己的親生父親缺乏共同語言,從心理上講,身體有缺陷,心理不自信的他,急需獲得認可的對象,所以在師父那裡找到了自信+歸宿,因為師父把他當做正常人來對待。

這種師徒關系起初是從興趣和聲譽開始的,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找到自信并開始走自己的路的兒子餘生,對于父親也開始産生理解,這是個父子親情的重建的過程。

...

但本片終究是以父子關系為主,所以師父這個角色并沒有“奪權”,而是擔任引導功能之後,便逐漸退居到幕後,給了學會拳擊的孩子獨立面對父親的機會。而劇情設定于榮光犯了眼疾,幾乎失明,是當年打拳落下的病根。兒子回到父親身邊,開始如“正常人”一樣照顧父親,體會到父親的昔日的艱辛。

從打拳到獨立生活再到照顧父親,這是一個身體和内心重建自信的過程。

餘生振作起來成為“正常人”,不僅僅依靠打拳,也依賴對親情的感知,至此餘生才真正完成蛻變,真正融入這個世界。這樣一個回溯,是本片的“借力打力”的地方。

...

京劇世家出身的于榮光,選擇了這樣一個“巧勁兒”,讓這部故事簡單内容也很雞湯勵志的作品,頓時生動起來。諷刺的是,就這麼一個簡單情節橋段的設定,很多作品也不會。

所以最後還是推薦一下這部《父子拳王》,很真誠,有點像當年的《海洋天堂》,在賀歲檔這個大片雲集的市場上,本片稱得上是夾縫求生吧,但起碼不造作,不刻意,比某些匠氣十足的煽情電影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