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礼涛新作《谈判专家》改编自1998年美国上画,加利·格雷执导的荷里活警匪动作片《王牌对王牌》(The Negotiator)。故事大纲与原版类似,讲述人生顺风顺水的谈判专家卓文伟(刘青云饰)从好友张永嘉(黄德斌饰)口中得知,警队中有人监守自盗,私吞养老福利基金,却在打算告诉他实情时惨遭杀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卓文伟被陷害成为杀警及贪污案主谋。当卓文伟确信警队内有人要找他当替死鬼,百口莫辩之际,他铤而走险绑架了内部调查科长官李俊杰(周文健饰)和其助手等人,务求与另一谈判专家谢家俊(吴镇宇饰)进行谈判,查出真相自证清白。

当然,邱礼涛并非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在维持美版剧情骨干不变——被诬陷的正直警察利用挟持人质事件,揪出栽赃嫁祸的害群之马,洗刷罪名之余肃清警队贪污问题——的前提下,做出了不少在地化的改写。例如将时间节点移至97回归前的香港,黄家驹、李翰祥两位在歌坛和影坛成就斐然的代表人物相继逝世的新闻播报,仍沿用「皇家香港警察」的编制、职阶和服饰,都在刻意提醒观众,戏中城市与现实的遥远距离。而在数码科技并不发达,没有便携电子设备的时代,人们仅能通过有线电话进行交谈,画质模糊的电视直播,古早的电脑系统,诸如此类的时代要素也与美版1998年的背景相近。

再者,相比原版将大部分篇幅放在室内斗智攻心的「讲数」戏码,《谈判专家》依旧沿用了港产警匪片的常规处理,即在极大考验演员台词功力的谈判戏之间掺杂两三场刺激肾上腺素的追逐、枪战和爆破戏,务求为观众带来脑力与感官的双重享受。此外,大幅简化演员台词,尽可能符合本地人的说话习惯,以区别于意义繁杂的美式俚语和修辞(譬如美版两位主角,塞缪尔杰克逊和凯文史派西初次交锋倾西部片一段,翻拍版完全删去,就属很好的改动)。

要讲《谈判专家》对美版的最大改动,在于多加了「一头一尾」两场谈判戏,这就让影片的真正主角,从美版侧重于正义警察塞缪尔杰克逊如何铤而走险洗脱罪名(凯文史派西只是辅助),转向吴镇宇饰演的前谈判专家谢家俊身上。我想,这也是邱礼涛为什么要「改编/改写」这部电影,因为他从中看到的,不单止是一个好人在社会与体制的双重迫害下奋起反抗,最终胜利的不屈意志,更是一次(警队内部)专业主义「死亡过程」的直接见证。而谢家俊作为(口耳相传)战功显赫的谈判专家,在戏中却以一个多次「违背」许下的诺言——将所有人安全带出去——的失败者形象展现于人前。于是,电影同时存在着这样的两面性:卓文伟的成功脱罪,与谢家俊的谈判失败。

影片开场,由刘德华和彭秀慧饰演,一对罹患精神疾病的夫妇阿来和阿莲,两人手持刀具和石油气,闯入社会福利署挟持职员,并要求警方把自己的儿子带来,不然就与人质同归于尽。警队以影响社会秩序为优先考虑,要求谈判专家「速战速决」,当时仍是体制内一员的谢家俊则充分展现出既尊重守则、尊重建制,又不乏人文关怀的专业主义精神,他透过耐心的问候与对话,如「肚子饿了吗?」「帮你们叫外卖吧」等等,尝试缓和目标和人质的紧张情绪,并逐步取得阿来夫妇的信任。但是,就在此时,一名社署高层高调接受传媒访问,却让本已平复下来的局势迅速升温,当得知儿子已被一户富裕人家收养,生活无忧,阿来夫妇自觉没脸做父母,释放所有人质后,生无可恋的两人引爆石油气轻生,以死控诉政府不作为。

可以看到,邱礼涛延续了其一贯对个人与建制的二元矛盾书写:一方面是孤苦无依的弱势社群得不到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和尊重;另一方面,把人命放在首位的谢家俊,却公然遭到政府部门的背叛,正因为后者急于求成(警方)、推卸责任(政府高官),相当于间接杀害了两条心智脆弱的生命。

这场戏之后,片名出现,接着才进入属于卓文伟的主线剧情——被警队自己友栽赃嫁祸、「用完即弃」的工具人,无路可退,只能硬闯差馆绑架同僚,冒着罪加一等的风险争取公义。而在高潮迭起的谈判博弈之中,邱礼涛不仅极力批判警方为求尽快平息事态,在罔顾人命安全的情况下多次派兵镇压的暴力执法,还突出了谢家俊为代表的技术型人才,纵然遵循一系列谈判守则和程序,以避免伤亡为最大前提与卓文伟周旋,却被逼承受来自警务处长(郑则仕饰)和特别行动队长李志斌(姜皓文饰)多次下达违背专业操守的强攻命令,所引发的巨大无力感。

警方执意使用过度武力,终酿成流血事件——李俊杰在混乱中被内鬼抓住机会灭口。于是,当「和理非」的谈判宣告破裂,循非正当合法之途径找出真相——逃出警局/协助逃犯——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来到最后一幕,相比美版将侵吞公款的主谋身份隐藏到最后一刻,邱礼涛早早透过不时插入的闪回镜头,揭露贪污案主脑和其帮凶的真实身份。结尾卓文伟、被挟持的谢家俊,与形迹败露的黑警举枪对峙与谈判,最终还是导致了第三场流血事件的发生,也是对谈判专家职责带来的另一重打击:如何能说服深陷绝望(被同袍和制度抛弃),一心求死的腐败警察?与之相比,美版倾向于相信建制,坏人终会得到法律制裁。

从全片三场谈判戏,三次均以失败/伤亡告终(还可以加上卓文伟线开头,手持假手榴弹被爆头的歹徒,美版里只射伤没死人)可见,《谈判专家》实则讲述了专业主义(人士或精神)于香港必将迎来的「丧礼」,只需稍微回顾哀悼黄家驹、李翰祥等专业人士之死的画外音,更加能感受到这种「失去」之强烈。

然而,也不要忘记戏中另一道声音——科菲·安南在联合国大会呼吁和谈谴责暴力,正正说明在颠覆失序的社会混乱里,邱礼涛始终坚持「和平谈判」的重要性。故此,与《拆弹专家》系列玉石具焚的无政府之怒,《扫毒3》利己主义者当道的悲观主义等表述有所区别的是,在《谈判专家》结局,谢家俊对建制失望,选择离开警队,从事社工落手落脚帮扶弱势社群——搀扶着刚保释出来的老妇,把专业技能往别处发光发热;官复原职的卓文伟跟在谢家俊后面,笑说要替对方「守尾门」。

两人分属于制度内外,一个在建制里「出淤泥而不染」,具备正义感和理性;另一个与基层民众共进退,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两者需要「里应外合」(撑伞和护伞)方可有所作为。

这是属于邱礼涛的理想主义祈愿,放在今天香港是否仍奏效,需要打上问号。尽管如此,当听到谢家俊说的那句,宁愿做万几蚊的社工,也不愿做几万蚊的警察/黑警,依然能看到不愿彻底屈服的邱礼涛,于夹缝之中作出个人表达的勇气与骨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