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来拍剧院,有极难处,亦有轻巧劲。极难在于戏剧不仅会束缚电影生命力之一的空间表现力,而且处理舞台千头万绪,人际关系琐碎而少提炼,即使有主题有方向也很容易写歪写得轻飘。轻巧在于戏剧其本身与现实间迷人的暧昧关系,名利场里无限的盘旋迂回实在是太过诱人的艺术母题。想要四两拨千斤,不容易。

《彗星美人》在几个方面堪称美国式经典电影的教科书

其一,影片人物的台词。

雅致机智,戏谑反讽,密度高,压缩的信息量大。在好莱坞还没有完全沦为影片加工厂时,台词还仍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如影片中两对夫妻平时的互相谈吐和打趣,毫无半点拖泥带水,游离于“推进情节和展示人物”这条陈旧魔咒之外,好似从美国文学作品中摘录出来——短促的冷嘲,机智的回击,点到即止的忧伤。在影片中,台词几乎由类型而自成风格。让人几度想及比利怀尔德,刘别谦。由女主人和女仆的系列对话可略见一斑(主仆设置想及《控方证人》)

其二,对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灵巧处理。

与竭尽心力,殚精竭虑挖掘或抹除现实与戏剧之间差距的作品不同,本片用一种半嘲讽半认真的方式混淆戏剧人物(观众)对现实的准确感:女主角玛戈钱宁在宴会上发泄自己醋意和紧张感时完全用的是舞台化的情绪表演(半认真)更妙的是,她用一种自反性的方式提示在场的编剧“这么戏剧性的舞台发展,你竟然让我们去睡觉?”(半嘲讽),还有什么把表演和现实融在一起更合适地展现一堆戏剧人的矛盾和纯粹呢?又如eva自己也完全迷失在阴谋编织的明星梦之中,同样精妙的是,当戏剧评论家在人物矛盾冲突的高潮处揭破eva的秘密,女人崩溃之时,他却坦言“今晚将是你表演生涯的巅峰”多么迷人的戏剧人的永恒诅咒和悖论——舞台的虚幻之下饱含真诚,生活的真诚里全然是欲望的深沟。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片是修学戏剧专业的人可以揽身自照的一块镜子。而这样富有灵韵的段落在影片中比比皆是,点缀其中。

三、妙极的空间调度

我喜,剧评人审问Eva一场,盥洗室半掩的门对心绪状态的暗示。宴会小高潮一场,众人坐在楼梯上的安排仿佛剧场观众。抱着她人戏服在镜子前谢幕,身体语言胜过旁白千句。

以上二加一点,奠定了《彗星美人》美学上的精巧得当,相比于多年后《鸟人》的愤怒戾气,这部更潜藏着对这个行业矛盾交织的爱意。“爱到深处自然黑。”

草草看过细节后,我们再拉高视野,从宏观上看一下影片的主题导向。有人会说这是一部十分精巧工整的关于三个女人权利争夺的剧情片(我不会说三人间的情感拉扯是影片做得优秀之处)只是背景设置在戏剧后台罢了。我更愿意把这个名利场的寓言当做是对美国梦——不谋手段的成功的一种反讽,我们好像又绕回到了伍迪艾伦在《蓝色茉莉》中提出的道德命题:我知道这一切都不属于我,可我想要,这有错吗?即使只是运用了一些诡计和谎言。褪去舞台上的层层光环,观众层层的爱意从脚边升起。暴露其下的是名利追逐过程中对人性的一次次背叛和扭曲,对欲望的永不停止的追逐,算计、威胁、离间无所不用其极“只有有最强意志力的人才能留在剧院,才能出名。”影片结尾,新来的高中女生渴望再一次复制Eva的成功,这场名利追逐中失却了太多,而它循环不息。在奥斯卡商业和艺术(社会洞察力)相结合的评判标准下,本片无疑实至名归的看到了光鲜背后宿命的堕落。

我认为在演员现有演技的加持下,本片可以做一些其他方向拓展的尝试和修改,单就剧本角度来说,我之前说三个女人之间张力关系的营造有些许不尽人意,相似的,男性角色方面,剧评家人物色彩最重,导演次之,编剧最次(几乎就是沦为剧情工具人,配角的功能也不具备),所以我认为在男三角和女三角方面可以做一些修改,女三角完全可以拿掉凯伦加强eva和钱宁之间的对峙戏码,在影片中段,钱宁对逝去年华的伤感完全可以渐渐被一种年长女演员的老辣和复仇欲代替,从而与风华正茂Evad的精巧诡计进行迂回而紧张的对峙,而不是退缩家庭主妇的“免战”,这其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商业性”,好看程度。同理男三角拿掉编剧一角,加强导演和剧评家人物立体性,多面向,挖缺其纵深。形成四角对阵。

自己的两个彩蛋:1梦露的美国女郎,少女式的天真。见之难忘,那种天真仿佛不是表演出,而真的是一种外散的本质。奇。

2我曾构想过一段场景,用戏剧式的表演在合适的时机介入生活,与生活融合一体,用虚幻性瓦解棘手问题的坚实(好似用脆生生的方程解素描)此片多少给了我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