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宿舍附近有一家艺术影院,每周会放映三至四部电影,在一周之内循环播放。虽说影院与我住处相距甚近,但由于片单选择余地较小,平日我鲜少光顾。前几日偶然路过,恰逢黑泽清电影专题的尾声,影院连续展映了他近期的《钟声》《云》和《蛇之道》三部影片,于是我观看了其中的《云》。此片在豆瓣上评分仅为5.8,口碑可谓平平,但我观影后却觉得它并未如网络评价所言的不堪,仍然有不少值得细致品味之处。

...

整体而言,《云》可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段围绕男主角吉井(菅田将晖饰)展开,他通过类似Amazon的网络购物平台倒卖商品牟取暴利,导致大量用户受骗。为躲避未知的威胁,他搬入远离城市的森林别墅继续经营这项工作,但全程并未采用直接的暴力,受害者的形象也是未知的。

影片后半段则急剧转向,转为受骗者与吉井身边的人际圈联合起来持枪对他展开报复围攻,逐渐演变为带有砍杀片色彩的类型叙事。

...

影片前半段最值得关注的是黑泽清对于角色关系的微妙刻画。他的镜头语言细致入微,尤其是人物之间隐而未显的情绪涌动,往往通过光影、构图与镜头运动隐喻性地呈现出来。

例如,荒川良良饰演的老板在得知吉井拒绝提拔时,黑泽清并未依靠演员夸张的表演表现心理变化,而是巧妙地使用正反打镜头,使他身后的白板在光影的变化之中,形成对内心具像化的乌云,表达了人物深层次的失落与不安。

...

又如吉井与村冈学长之间因创业投资问题产生隔阂,导演巧妙使用分割线和越轴镜头,清晰地表现出两人之间无法调和的心理距离。

...

此外,在公交车站的场景中,倾斜镜头制造出视角的不平衡感,宛如一个摇摆的跷跷板,暗示着人物关系的不对等状态。

...

影片在对眼神的处理上也极具特色。演员的目光常常呈现出呆滞状态,但这种看似木然的眼神中却总有微弱的光泽闪动。黑泽清惯用的正反打镜头甚至让人物的目光直视银幕之外,穿透观众的观看空间,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不安与焦虑。这种眼神的处理方式可以联系劳拉·穆尔维所提出的凝视理论,通过银幕与观众之间的相互凝视,打破观影时的舒适距离,迫使观众审视自身的心理状态。

...

电影在声音设计方面表现突出,全片几乎摒弃背景音乐,更多地让现实音效占据主导地位。每一次的脚步声、喘息与摩擦都被刻意放大,极具张力,尤其是贯穿影片的电脑运作音效,更以一种冷酷的机械质感,令人联想到科幻片中常见的计算机冰冷运算代码。

...

这种处理背后所传达的,正是人与人之间逐渐异化的关系与冷漠感。这种音效上的设计使影片后半段的枪击声显得尤为突兀而鲜明,前半段吉井轻点鼠标进行网络交易的声响与后半段扳机扣动的枪响形成一种回环对应。两者看似截然不同,却在深层的叙事逻辑上达成统一,即从虚拟世界的暴力过渡到现实世界的暴力,均是通过“选择”这一动作体现的暴力隐喻。

...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云》在展现网络问题上颇具批判色彩。根据黑泽清自己采访时的说法也是如此,网络本身已成为一种时代暴力的载体,人们每句言语或微小举动,都可能会辐射般扩散开来,酝酿出巨大的怨恨与冲突。

吉井所进行的倒卖行为实质上与人肉搜索相类似,都是借助互联网所产生的新型暴力形式。然而,影片对于施暴者的心理动机却处理得不够清晰。尽管影片试图通过不同角色的符号化动机,如女友古川琴音为了金钱,荒川良良因热心遭拒,村冈学长则因嫉妒,来解释他们的复仇行为,但这些动机仍显得牵强而表面。

尤其令人费解的是片中助手这一角色。他展现出对吉井无条件的忠诚,似乎源自吉井曾给予他一份工作的缘故,但其忠诚背后的深层原因却始终模糊不清。助手的角色近乎神秘,他一直在推动吉井从虚拟的暴力走向真实暴力。这种固执与执迷本身也带有反人性倾向,使角色更加难以被清晰地诠释。

...

此外,影片中森林围剿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对于大自然的原始恐惧,形成与东京都市空间的强烈对比。吉井每次运货时,都刻意前往东京进行交易,凸显了他对乡村空间的不信任,以及对原始自然失控状态的恐惧。

片中工厂枪战的场景则令人联想到2024年国产电影《老枪》中所呈现的锈带叙事,每一个施暴者都是社会边缘人,他们的迷茫与颓废如同锈蚀的金属,散发出末日般的悲凉感。这种锈带叙事的视觉意象,使《云》在叙事风格上拥有了更丰富的文本交织与文化对话的可能性。

...

《云》虽未在叙事上达到黑泽清以往作品的水准,但仍旧凭借自身擅长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代社会图景。对人性与社会的病态所进行的冷静而精准的描绘,再次将观众带回到他特有的电影世界之中。

个人评分: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