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我的华语电影top of
8.9/10目前看过华语电影的顶流,大陆电影no1,堪称大陆的牯岭街少年杀人日记。
这才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应该拍出来的电影!然而却只是零星个例,甚至成了禁片。面对相似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竟然是高了一分的好东西。当然,与其吹嘘或贬斥,不如品鉴和探讨。
生猛有力,瑕不掩瑜,几乎没有一部电影能离我的生活这么近。这当然不是完美之作,正因如此它才能和我的生活贯通。电影可以不是避难所,而是双刃刀-解剖刀。既然生活不完美,又何必虚构完美呢?真正伟大的作品应当留下缺口向现实敞开-作者的死和被封禁也自然构成了作品生命的一部分。这里稍作延伸不多展开(可以引出关于作品的众多理论),一部作品的好坏在杀青之时便决定了,而它的鲜活生命却刚刚呱呱坠地。若是在作品完成后担忧其命运,就像是垂死之人担忧死后的名声一样可笑(想想那样过度营销吧)。有趣的是,如果按照“作者之死”的理论来看,作者之死则是无足轻重的,然而却然影响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另外,奖项并不能改变作品的成败分毫,好的作品自足奖项只是锦上添花,而对差的作品来说奖项反倒成了不相称的王冠。奖项唯一的价值大概在于让人们有机会接触到好的作品,当然却常常并不有效。
如果称这部电影就是慢刀杀人,如何能忍受生活呢?四个小时相比于人生简直太过短促。不需要设想一个过去的都灵、日本的沙漠,生活的暗淡就在我们身边。
技法上,沉重慢节奏和生活共振,力道却不减,长镜头凸显窒息感。取景真实不做美化。制作粗劣,低成本,情节拖沓松散,留白刻意,黑色滤镜沉湎于生活的阴暗面,这些都可以成为批评指责的理由,但当融入这个故事中时却完全被接纳了。把戏剧性和看似偶然的冲突整合在一起却不显得突兀,把非连贯的多线叙事整合为一自圆其说,从碎片化的故事中折射出扭曲凌乱的生活,从而形成形散神不散的浑然气象。(不过还是可以挑刺的,彭的表演、个别台词的说教味。)
当然,关于作品的客观争议和成见还是不能避而不谈的。首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拍出真实更难,因为离人们太近了,一点差错都不能原谅。但同时只要有一点足够深刻引起共鸣就能超越其他缺憾了。其次,本片和大多艺术片甚至(这个蹩脚的词)甚至所有作品一样有目标指向,可以不理解但要包容差异。不同的节奏和风格必然只会迎合部分人群的胃口(还包括文化等多要素),但触及核心情感的律动却能引发广泛的共鸣。真心建议那些看不懂的人,不必打分也不必强求,去找和自己合拍的即可。(没有任何优越的意味)不过相比之下这部电影比塔科夫斯基应该更能在我国接受吧,如果不禁我想或许应当大受推崇,但评价无足轻重,不合时宜反倒证明了其伟大,正如塔可夫斯基所说,诗人对危险壁垒的敏感度高于同时代的人。本以为是冗长的冷门文艺/实验闷片,却如此真实生动,毫不枯燥。当然,我也理解观影的门槛-需要有适当的经历和心境。若在电影刚上映之时我作为一个小学生无论如何不会有这么复杂深刻的感受,电影不过是一根引线或一面镜子,不同的人从中看到自己。正如塔可夫斯基所说,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个人理解的三棱镜折射生活,因此能看到现实不同角度的缩影。无论什么作品都不能强迫所有人接受,同样也不能要求导演放下自己的滤镜按照别人的想法行事,我们怎能想象一个每天深陷痛苦的烈狱之中的人写出好莱坞式冠冕堂皇的童话故事呢?(因此我强烈谴责某些人声称“生活已经很苦了,电影为什么不能来点乐呢?)再往下又要引起对立了…(实证主义者:这个世界就是黑暗的。理念论者:这个世界应当光明。)
相比下,本片适当保留了牯岭街的戏剧性又不至于陷入宏大叙事,保留了小武的真实生活气又不至于情节完全散乱,保留了一一的众生相又不至于陷入对生活琐碎的冷眼旁观之中。
关于主题:家和社会,大小不一的牢笼罢了。每个人都是石堆中的一块,没有人不承受重负,也没有人不造成负担,一切都是重力所致。(开枪往往只是因一点风吹草动)现实是个荒谬的黑洞,没有人对你的遭遇担忧,你若不用力只会越陷越深。世界那么大,你却无处可逃。不必等待大象,每个人都是大象。
还有很多亘古的主题,其中最尖锐的无疑是现实和理想的碰撞。正如托马斯·曼所写:“只有冷漠的人才会自由。个性强的都不自由,他已经被自身的模具冲压、限制、禁锢……”
关于作者:很遗憾之前不了解导演,以为是新兴的导演却已经去世了-居然才活了不到三十岁。死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也算有所作为了。
胡迁-不断地迁徙,这怎么不是我的旨趣呢?
知道作者的生平后几乎感到近乎我的人生。只是我没有选择复读,现在正在大一准备跳到电影系。要惜命啊,也要尽力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这样的电影,能拍一部是一部。快去行动吧!
作为作者的处女作质量实在可嘉,但我相信这是我能拍出的电影,而我应当拍得更好。这也是我当前活着的理由。若一日我连这份激情都丧失殆尽了,我也就不必为世界增添二氧化碳了。
ps应当去院线二刷(如果有机会的话),电脑的画质实在糟心。连贯看完,只上了一次厕所,期间受到长辈的催促和打断,但这也是影片的一记助攻。
2025.2.21
我的华语电影top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的国产电影top1
8.9/10目前看过华语电影的顶流,大陆电影no1,堪称大陆的牯岭街少年杀人日记。这才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应该拍出来的电影!然而却只是零星个例,甚至成了禁片。面对相似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竟然是高了一分的好东西。当然,与其吹嘘或贬斥,不 ...
东京塔
8.4/10于资料馆和想象中相近,不错的观影体验,应该叫上我妈来看。美且真实,从画面到结构都无可挑剔。干净纯粹典型的故事,呈现出生活质感,又仿佛浓缩了一生。相比饮食男女、一一、破地狱和东京物语少了点戏剧化的震撼,但同类片子做到这样几 ...
雨月物语
可以说是第一次看志怪电影,出奇好看。美且有趣,自然不失深刻。既有堂吉诃德又有尤利西斯的影子。技法上,配乐是核心 尤其是打击乐,步步亦趋节奏紧凑,结构完整和小津的低角度定点不同,缓慢游动的视角,缓缓叙事,时间如流水贯穿。讲故事这样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