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聊最美小镇可以从历史上的两部佳作入手,其一是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其二是去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的榜首《宽恕》。小镇在创作思路上类似《宽恕》,而在形式和内核上更接近樱桃。本文将基于此一分为二来解读这部电影。
最美小镇和宽恕一样,都是一部没有前史的“小镇电影”,故事背景和人物都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与世隔绝的地方。这样的设定其实很考验剧本的厚度,只有将有限的乡村文本不断“折叠”和“腾挪”,才能为剧情发展和表达创造空间,同时在叙事上还得需要一个抓人的主线来抵消沉闷感。宽恕的主线是罪案和激情,小镇的主线则是两桩悬疑,一是阳具涂鸦,二是村民接连自尽。但与宽恕的全力展现不同,小镇对主线的展示是克制的,悬疑要素始终只是串联人物动机和动线的背景,观众自始至终不会对谜底产生过分的好奇。从警察的视角出发,调查涂鸦和自尽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前者包括走访嫌犯和组建纠察小队;后者包括观察日志和救援访谈。工作之外是他们的生活,二人彼此的友情和与各自女友的爱情刻画得甚是丰满。片子的内容虽然琐碎,但并不是东家长西家短的拼盘,而是以两人的工作生活为主干,不断向外延展出整个V镇的全貌,好像树干和树枝一般,各种要素彼此连接,交相辉映,越往后越像一个有机整体。更可贵的是结尾成功将悬疑元素轻拿轻放,车底的涂鸦为涂鸦线加上了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而墓地搬花的场景把重点再次转回到人文关怀上来,完成了最后的祛魅。最后一幕再放上一场浴缸里的休假谈话来消解掉这一路的生死疲劳,为这个难以收束的片子安放了一个结尾。
最美小镇在形式上很像樱桃的滋味,两人一车一直是剧情发展的核心关键。樱桃讨论的是to be or not to be的生死诘问,是属于阿巴斯那一代人的人生迷思。当时间进入21世纪,世界不再沿着二战后曲折铿锵的道路发展,生活变得平顺,物质变得丰富,无聊空虚引发的精神危机取代了过去的生存危机,成为这个时代亟需回答的问题。最美小镇出色地展示和讨论了这场危机——阴郁无趣的比利时小镇就是当今世界的缩影,所有人都停留在重复的工作和单调的生活之中。这是一场用两个年轻人的视角再造的樱桃之旅,只不过探寻的问题不再是生死,而是如何生活。如果说樱桃背后的世界,呼唤的是一次勇敢的选择,那么如今的世界,需要的则是一场尽情的解构,这也许是在无法挣脱的时候仍能够保持精神正常的唯一途径。
是时候新拍一版《樱桃的滋味》了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何处是我魔幻现实的家
开宗明义,草木人间是一部烂片。烂的不是技术水准,而是文本。注意,是文本而不是剧本。如果说剧本是一种表意的工具,文本就是这种意义本身。剧本可以拼接,文本却无法拼凑,草木人间是一部典型有剧本而无文本的电影。文本缺失的最大特征就是设计感, ...
《乘船而去》其实讲了一个后船时代的故事,船和日常生活已然脱钩,船早就“去”了。船是导演为故乡找的一个符号,为电影找的精神主线,但试问,当船与人物的生活不甚相关,又怎么谈得上“乘船”呢?观众既没有看到那个婚丧嫁娶都在船上的水乡江南,也 ...
一场关于电影故事的原型想象
小学时候语文老师会布置缩句的作业,即把一个句子多余的修辞砍掉,只留下主干,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句话是如何被建构的。如果说电影故事也遵从这种建构方法,编剧从人物-行动-事件的骨架出发,通过补充背景和细节创造饱满的故事和人物,那么三大队的 ...
看似讽刺 实则宣教(严重剧透)
你遭了歧视,不去管就好了;你受了排挤,装看不到就好了;你穷,是你不够安贫乐道;你弱,就老老实实待着。*国人甚至在电影里都失去了想象的权利,身边永远生活着一个道德警察,头上永远有虽迟但到的官爷。在一个无法真正讽刺的社会里,《二手杰作》 ...
彼之砒霜 谁之蜜糖?(严重剧透)
很荣幸成为巢在北京的头几批观影者。First最佳纪录长片的头衔很容易让人把期待打得过高,实际观影后还是比较失望的,一个最笼统的感受就是这像电视台拍的亲情调解节目而不是纪录片。导演着重表现家庭中的矛盾冲突,但只是聚焦在最表层的“吵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