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0
关于追寻的执念这个母题总带给我一种即视感。(小鞋子,何处友家,中央车站,雾中风景…建了一个豆列)本片颇具大师手笔之作,大巧不工,私认为是张艺谋最高水准。巩俐的演技也依旧在线。节奏稳健,叙事层层递进相当流畅,每个冲突和人物都真实自然。(而没有小武那样可以的营造氛围或戏剧冲突)
我不想分析视听语言上的细枝末节(并不是否认其重要性),也不想千篇一律地套用所谓“女性”话题,而是真正从现实的角度看待这部经典。
故事的设定和情节很简单但是言简义丰的典范。
2叙事手法(故事切口)
核心要义:以小见大,让冲突自然发生。
小事作为切口,执念引发纠葛,冲突不断升级,最终酿成闹剧,裂隙纠出世界的荒谬维度。
(这一刀切口不大,裂隙不小。)
3跟目前大火的《初步举证》做一对比,两者都涉及女性在司法困境下的种种局面。
首先,最突出的是表现方式的差异。初步是独角舞台戏剧,秋菊则是客观视角的电影。简单来说,前者的演员是全知的倒叙的,后者的演员则是未知的身在其中的。前者借助语言同观众直接互动,后者则借助影像使观众代入其中。前者是自导自演的复述,后者则是不知情的自然流露。二者不能简单以高低判别,但我更倾向于电影本身的质感,即用影像而非语言,用故事而非说教。
塔可夫斯基:戏剧通过一个个细节让人感受到整体。当然,每一种现象都有多个视角。让观众根据舞台现象去重建现象本身的面与视角越少,导演所使用的戏剧假定性就越生动、准确。而电影导演则通过具体细节复制现象,并且形式上越是感性、具体,细节越是准确,就越是接近自己的目标。我们看到演员血溅舞台,舞台上却不见血——那是戏剧!
4思想/社会价值
人心难辩,城里套路深,现实充满纠葛和复杂,微观权力往往难以言说,如那些道德的束缚。
不同于雅克塔蒂或布努埃尔式的荒谬闹剧,本片更多直接影射现实问题。
对于中国社会有特别的参考价值,人物背后的核心是两个结构的冲突;公-私
传统儒家的差序格局:由下而上。家-社会-国家。向内收拢,向下治理
现代社会的法治格局:由上而下。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向上申诉,向上寻求
反观当下依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哪些改进了哪些仍旧存在,是人情冷漠了还是法律普及了?
这部片子一百年也不会过时,虽然过时了不失为一件好事。
2025.3.11
《秋菊打官司》-中国电影的影史杰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观感和影评
A8.5,超出预期,比阿诺拉更为纯熟的杰作。对于这样有力的作品必须五星,但同这种对阴暗面的披露又要保持一定距离、持一定的保留态度。不过好在这部没有卖惨也没有过度,力道正好。不直接批判也不忸怩夸张,只是呈现和披露,这是功力所在。尽管只 ...
简评
C+5.6从刚刚看的共同的语言过来,完全是两个世界、两个极端的电影。一个是内容完全陌生的、抽象费解的,一个则是完全熟悉的生活、形而下俗套的。关于生活:和母亲、弟弟看的,说白了是邀请陪她看的,借电影的口交流而已,因此别有一番意义。能感 ...
观感和影评
A-8.4,远超预期得好,多层次上的优秀作品,尽管有些许清晰和直白说教之处。即便是商业大片,这套我吃了,心一狠甚至可以打个五星。既有传统西部/黑帮片的神话气质和搏斗情节,又融入了中国的侠义,而且是在大陆背景下拍出来的,别有一番风味。 ...
观感
B7+不打分了,没有一次认真看完,感触也不多-可能是因为不是第一次看此类电影,不过不让人生厌。后悔没有在大银幕上看,电脑画质太差而且在家总想刷手机干扰太多分神。三年前-高二时曾看过两部阿彼察邦,这第三部观感很不同,没有超现实元素,更 ...
25.4.22 北影节day5B+8/10?前半部分3星,末尾接近五星,但是二者确是难以割裂的-瑕不掩瑜一词第一次被如此恰当地运用。前期真的很难接受,千般万般地抵触和排斥,决心打三星,脸盲和剧情一头雾水、倒头睡了一会起来已经1h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