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文化,如今看来颇为漠视生命。自己剖开自己的腹部,何尝不是种残忍的酷刑。
  切腹不是任何人想切就切,寻死之心不可动摇;家臣鄙视浪人,奉传统仪式为神圣。战争结束,主人家没落,家臣失业变成浪人,在和平的日子里无人重用,武士们以请求切腹来威胁要钱。津云半四郎,女儿美保,女婿求女是友人阵内临死前托付给他的儿子。
  妻子小孩生病,千千岩求女走投无路请求切腹,目的不在于死而在于钱,结果井伊家真就将计就计逼迫他完成切腹仪式。他卖掉了自己的武士刀,用竹刀切腹,最后痛苦地咬舌自尽。
  像千千岩求女这样的浪人武士,他们非死不可吗,是什么决定了他们死亡的命运?津云认为,但凡井伊家有人倾听求女的困境,愿意为他伸出援手,他们一家就不会走向那么悲惨的结局。然而救助弱者并非他者义务,全看个人良心。可悲的是整个时代环境,统治政府无能,武士不被雇用且得不到补助,未来没有出路。
  武士道精神,压抑人的本性与欲望,舍弃感情与同情心,规训人成为战斗机器。于武士而言,自己的刀等同于灵魂,失去发结相当于失去头颅、甚至比失去头颅更严重。舍生取义的勇气值得尊重,但那些理由真的是“义”吗,值得武士付出生命的代价吗。不必要的牺牲令人悲痛。
  不禁想起《死神的精度》那个问题:死法是否重要。与其被人砍死不如切腹自尽?死在战争中,会比被迫死在和平日子里更好吗?可结果还是死,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有比生更重要的东西,然而在武士道文化的束缚下,过分注重表面形式,反而与应有的精神实质渐行渐远,他们所谓的勇气与正义已然变得扭曲。切腹自尽,究竟是源于武士自身的意愿,还是社会逼迫所致?倘若连寻死的目的都脱离自我的意愿,这种被裹挟的死亡还能算是自尽吗。
  千千岩求女,为了守护家人而放弃自己的尊严,才是令人敬佩的真正的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