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不会承认自己的教育出问题,只会怪罪于孩子本性恶劣。没有一个大人真心考虑过安托万的感受,却无一例外视他为麻烦恶童。教育与管制,似乎成了一种刻板拘束、冷漠无情的程序流程。

  关于安托万的家庭,起初以为是再正常不过的有悲有欢的平凡家庭,可随着故事推进,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不懂得爱与尊重的父母,教不出会爱人、尊重人的孩子。最讽刺的是明明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在外人口中反倒成了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由得想,所谓正常家庭是否也普遍存在这种矛盾。

  母亲在婚姻家庭中并不幸福,欲望未被满足,与她而言丈夫与孩子皆为枷锁。她曾想过堕胎,却在她的母亲坚持下于结婚前生下了安托万。背后的故事不得而知,只是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人生也充斥着许许多多身不由已。生孩子并非本愿,厌恶孩子的心情稍微能够理解。儿子逃学妈妈偷情,两人在路上偶然相遇,真是讽刺又可笑。之后母亲对待安托万的态度变得友善,并非良心发现,只是想通过表面讨好的方式控制孩子。或是因为安托万掌握其把柄,或是出于一种得过且过的履行职责。

  对父亲及父母之间关系有种说不上来的古怪感觉。安托万被关在像监狱似的少年监控中心,如实交代家庭状况,母亲得知后,指责他不该让父亲知道他对外人说父母吵架的事。夫妻关系真有那么和睦吗。吵架不能代表什么,两个不同的人之间产生矛盾再正常不过,重要的是当事人如何看待吵架、如何解决问题。私以为父亲跟母亲单独相处时,可能习惯性将教育失败的责任推到妻子一人身上——片中未明说,暂且当做过度解读。父亲忙于事业工作,好似已成了男人在家庭缺位的经典理由。认为作为母亲的女人不该对孩子发泄负面情绪,他能如此心平气和是因为他不管孩子,他不在乎。父亲看似待安托万不错,让孩子听妈妈的话很正常,但越到后面越能发现他根本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内心。父亲并非安托万的亲生父亲,他很在意婚外情的事,提及女性在职场勾搭老板上位也颇有阴阳怪气之意。他对妻子的不忠不满,当真源于爱吗,还是仅仅觉得妻子偷情丢了自己的脸,为了维护脆弱的自尊心而愤怒不已?

  人性复杂,不是非黑即白的。父母家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难以理解,不想作过多指责。比起愤怒,更多是感到悲哀,可怜孩子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看压抑的段落不觉得很难过,反而在看父母和安托万一家三口出门看电影、看到安托万笑得很开心时,眼泪不自觉涌上来。

  少年堕落,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发现孩子干坏事,直接采取惩罚手段,要是不管用就加重惩戒力度,从教师到少年监管所,毫无教化作用。大人们根本没想着解决问题,而是在机械地清除出现问题的人,可他们竟厚着脸皮倒打一耙,指责孩子坏到不听管教。

  给老师打小报告的学生,就像监控器般的存在,难怪被其他孩子欺负。

  安托万编造请假理由,谎称母亲死了;作文抄袭名作,写爷爷逝世。颇有黑色幽默之感。

  好兄弟待安托万很好,带他逃离压抑的教育环境,陪他玩耍散心,甚至瞒着家长收留离家出走的他。但好兄弟的家庭同样存在疏忽育儿的问题,偷钱毫无负罪感,美其名曰预支继承产。这样逃避本质的方式,终究不能拯救少年,反而教安托万向着扭曲的道路渐行渐远。在他的带领下,安托万跟着请假逃学、偷家长的钱;父亲丢失的米其林指南,还真是安托万拿的;到后来合伙偷打字机,最后抓到被惩罚的人却只有安托万一人。按照大人的逻辑,安托万的兄弟难道不是更加恶劣吗,就因为没有被抓到,所以不会受到惩罚,真是讽刺至极啊。

  “尤里卡,我找到了。”最后安托万也找到了——找到了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