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岚下的青山总让我想起小学课本的画风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却如同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回过去。

相较于《岁月的童话》,我个人感觉它的另一个翻译更为贴切——《儿时的点点滴滴》。首先是影片大部分同通俗理解上的“童话风”是不着边际的,甚至可以说影片绝大部分都呈现着关于现实或者说是对真实生活的回忆的特有观感。

它首先就表现在影片所展现的日常生活的诸多回忆上:小学生活积极又满是稚气的整体轮廓、各类特色鲜明又普遍存在的“学生脸谱”、同家人相处的欢笑与刺痛乃至于像与同学互换食物解决参食、因避讳生理期而执意上体育课这样的细节小事。

尽管国家与时代均不相同,但儿童的许多特质是共有的。故而影片中小学生活的这种隐约的熟悉感赋予了观者获得许多新的理解与感触的机会。然而其中令我有所感触的情节实在不胜枚举,这里不妨就做次二极管,给出两个印象最深而类型又对立的片段。首先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夕阳小巷下的旧事,暧昧的暖色斜光下充斥着青雉羞涩的暧昧。磕磕绊绊又简洁的对话:

“下雨天、晴天和阴天比起来的话,你更喜欢哪一个?”“阴天。”“我也是耶。”

它留下了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镜头。而随后夸张式的飞奔登天更是将孩童的心情展现地淋漓尽致的神来之笔。

另一段不那么美好的回忆就是妙子因数学成绩差而被母亲二姐议论时的刺痛了。这种痛楚或许是每个孩童都或多或少体会过的,家人所造成的伤害才是最难以忘怀的。有趣的是影片中妙子的家庭成员似乎并不怎么讨喜——冷峻专断的父亲和伤人的二姐。正是这种美梦残缺的现实感破坏了影片的童话氛围。

现实感的另一方面体现于回忆涌现的方式及其不加铺饰的无声作结。

各类回忆伴随着冈岛妙子当下的见闻感受而逐次跳出,又无声无息地就没了下文。这种意识流的呈现方式正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一些偶然而不相干的事情发生后,我们却会无端联想到遥远岁月的往事。但回忆终究也只是时间海中残存的只言片语,不像故事那般有头有尾,记忆中的人物结局许多最终变成了无迹可寻也不再在意的悬念。

正如主角的自言自语:

“我们好像是准备要腾空飞翔。不过现在想起来,我们或许只是停留在一个拼命挥动翅膀的阶段而已。脑袋里挥之不去的五年级的回忆,是不是特意告诉我希望我再一次回首过去,重新展翅飞翔呢……”

对于妙子这样敏感细致的人,过去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但在影片最后,妙子最终却也完成了所谓的蜕变,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想译名中的童话二字在这里反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童话的结尾总是“于是男女主角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了一起。”

本片也避开了去探讨更深层次的潜在矛盾,以留白的方式结束了这段称得上温馨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