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為遊回去保存體力”——抵達彼岸之人如是說
且不論在構思上這種基因至上的社會有無前瞻性,也不必考慮其世界觀所直示的不公是否合理,至少就影片上映當年乃至當今的狀況來看,影片中的世界總歸是一個新世界。
既然是新世界,那就難免同别的新世界比較一番。同反烏托邦的扛鼎之作《美麗新世界》相比,影片中的世界要比赫胥黎筆下的新世界在“美感”上遜色不少——受限于影視載體,其在細節上遠遠不如《美麗新世界》要精緻合理。但在反向視角下,影片中的不美麗又要甚于赫胥黎作品的不美麗。原因也很簡單:在後者的世界中,無論你是阿爾法還是埃普西隆,由于洗腦的效果,至少兩者在心理感受上都是幸福的。然而安德魯導演并沒有為可憐的“埃普西隆”們準備這層自我認知上的紗簾,因而比較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見到不公引起的痛苦總比不公本身更令人憤慨。
好在盡管世界如此醜陋,故事幾經波折終是美麗的圓滿結局。真兇水落石出,自己也懷揣着女主與男二的深情飛向夢寐以求的太空。(請忽略裘德洛的結局
觀影殘存的熱情退卻之後,我想現在才能對影片做出更中肯的評價。
我想影片最薄弱的點在于男主角對太空毫無緣由又深入骨髓的熱愛了。你可以把他替換成任何一種别的夢想而無需對故事框架大加修改。或許是劇組認為對星空的愛是無需解釋的天性,或許是将其視為人設不加細述。巧合的是對我個人可以比較容易地建立起與男主角的共情,因而這個問題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這部電影早就加入了“想看”列表,期間也有幾次考慮過觀影,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直到最近才終于看完。影片觀感是遠好于預期值的,情節設計的算是比較吸引我。在觀影中沉浸到了男主的處境,因而更體會到了在登船幾日内男主的心情波動。除去情節上的扣人心弦外,另一點讓我又驚又喜的是,這部電影的科幻片背景下竟有着勵志片的内核。這點雖然招緻了太過理想、男主不負責等等的批評,但對我而言,這種略顯老套的勵志确是給予了我一定激勵。
這劑雞血的感覺是澎湃洶湧的。不過同時我也不得不審慎地小心這樣一種可能:淪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的偏激者。對于這種類型,我想讨論區炸出的部分人就是活例——“有沒有人覺得這種體制是正确的?”
維德與程心當然是兩個極端,大家一邊倒式的去抨擊程心這樣的人,去嘲笑“給歲月以文明”的失去一切。可不知道現實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同維德相處?
既然上帝已死,又缺乏其他為人類文明領航的存在。是完全靠唯利是圖的理性思考,還是顧及那模糊、無力、或許終将消逝的樸素道德觀,在本質上并無對錯高低之分。于我而言,我還是傾向于我那遠非良定義的“人性”。
那就作為“落後者”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與影片中這樣的制度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