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写。看上去是洪常秀拍了一部村上春树写剧本的《回转企鹅罐》,同时加入了大量先锋即兴戏剧(????????)和林奇元素……特别喜欢这个梦幻组合。从第五集开始——就像《罐》中从第十二集开始世界(男权)秩序的逻辑和连续性逐步崩塌瓦解,这种二部结构、以及结尾部分与前文在质地上被强调的差异,都是很有番剧性的特征——声音首先开始从秩序中抽离(排练时的海浪声,后来某些场景中环境音效频繁的消失),接着是人物(Quentin意义不明的出走行为),最后是图像本身:到最后一集,整个影像都几乎成为了某种降神会的器具。一个小例子:对着镜子的那段镜头多么像是直接来自于在镜中直视我们的Lili自己的视角,这个怪异的摄影把戏因为间或插入的短暂黑屏——仿佛Lili在眨眼,因为画面中的她从来不闭上眼睛——而更加逼真;然而接着几分钟后摄像机缓缓离开镜子,转向床上的Émilie,于是我们有了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仿佛在我们和电影*之间*有什么东西出了问题,出现了某种投影的差错,在原来坚固的事物周围产生了幽灵。也许可以说,里维特所痴迷并在作品中不断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幽灵,事物在意义的边界和转角处投下的阴影,图像侧面的隐蔽空间中闪光留下的残像。当然,里维特作品的问题也通常出在这里;那些像凝结核般悄悄聚集着所有晶体的非理性点——我想到了Frédérique拿着枪喊的最后一声“转过来!”,还有Colin的口琴——很容易变得虚弱,就像几年后的《决斗》中那样;事实上,人们很容易会得出结论,认为里维特是影视界的故弄玄虚之王。大概这也是对的。但是除了这一点,我们可以注意到——套用日本传统能剧理论中的术语——还有“花”(hana)存在于此,它是这样的一种美好,在穷尽了一切技巧和可能性之后仍然长存,就像花朵的样子总是永恒不变,但无论来自哪里的人们也都会一再停下欣赏,直到永远。它存在于所有漫长镜头的角落,所有细节微小的游戏性和物质性中。里维特给予了这些人物细节一种舒展的地位,几乎可以称为民主:属于一切物的民主;尽管,这种民主在最后并不能取得胜利,而是被忧郁——时代的忧郁,时间精灵(《赛琳与朱莉出航记》?)的忧郁——所击碎,余下只是自由的幻影。
A-(纯属个人偏好)
笔记(2023.4.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笔记(2024.12.1)
Lacenaire是一个彻底的十九世纪人,或者更应该说,一个十九世纪的幽灵;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活生生的历史天使了。同时,十九世纪还表现为这样的一种时间,即,在其中形式总是被发现和讲述,但又并不真正在文本上形成具有纵深的“层次”或透视 ...
笔记(2024.7.27)
在电影前半部分,当时间和世界不再被线性地组织(只是也许有一两个开口),而是在几乎任意处蕴含着无限的连接,我们就知道这部作品在拓扑学上比《千与千寻》更进一步;朝这个方向可能最终会到达《梦日记》。但是,一种对象征和意指的(不难理解的)过 ...
笔记(2024.6.7)
所谓(“良构”)戏剧电影的弊病和过时性暴露无遗,这种情节的拓扑学是一种可怕而做作的伪3D;我不想再看到这样的戏剧了。结尾整个流于病理学的二元对立,房子变成了暴力和一种陈腐精神状态印象的外化。虽然我确实很喜欢这里的房子,它会沉入夜晚、 ...
笔记(2023.11.9)
对于杜拉斯来说,写作即是让法语不仅仅对于日本人男主角、也对于法国人女主角来说成为一门外语,甚至是第二外语,因为我们总还会望向后方,望向那支撑了我们步伐的暗流语言,那比我们更为雄辩、虽然并非更不笨拙的室内乐(“爱”)。因此广岛是写作的 ...
笔记(2023.12.16)
动画史上重要的一次质料实验,而且如此美丽。《MyGO》清晰实践了《吹响悠风号》仅仅在无意识中发现的理念,即音乐意义上的层次之流动辩证。配乐中的电音+管弦乐和故事内乐队的电吉他+原声鼓时而融合、时而保持距离地呼应。在乐奈走进排练室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