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koh Hosoe在1960年和Tatsumi合作拍摄了一部《原爆中心》,显然在60-50年代,是日本发自内心地重新开始反思战后创伤根源影响的年代。

黑泽明的《活人记录》位于黑泽明创作中期1955年,但却相当不遵循他那已经成熟的风格,反而似乎退回了《姿三四郎》时期对局部社会现实洞察的影像风格,当然黑泽明一直在这么做,只是相较于早期和这一部作品,他其余作品的风格更接近于一种通过人物细腻描绘以小见大地去描写社会。而这一部则是没有那一脉相承的人物细腻感,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具象化的家庭(黑泽明在以往作品里对家庭塑造非常糟糕,这一部里居然有了些许生动,但依然是一个“糟糕”家庭),和不怎么充盈的人物,这个家庭里除了父亲之外的角色都十分的没有灵魂更无真实性可寻,而父亲则更像一个典型类《乱》中那李尔王式或塔可夫斯基《牺牲》中那放火最后发疯的形象。

这类型形象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时常扮演着黑泽明的嘴替,这一部里显然就是那句掷地有声的“我不怕死,我只怕被别人杀死”。以此展开的英雄主义也是黑泽明玩烂了的风格。但非常有趣的是,我们居然能如此清晰的而不像黑泽明以往那含蓄内涵作品中一样理解到那如《我对青春无悔》中的反战情绪。

视听固然出色,但不及《生之欲》,这是一部纯粹面向原子弹的电影,人物在其中被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