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2019)的劇情介紹
主人公達傑一家因一隻普通的避孕套卷入了一系列尴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他們原本甯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生老病死如日月流轉,當靈魂遭遇現實的挑戰,該如何抉擇?
氣球(2019)的影評
▶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風格總是那麼的簡潔素淨,像是在一塊白布上輕描了幾筆,靜待墨汁四散開來,就成了一幅作品。《氣球》的觀感依舊是那麼的渾然,卓嘎、達傑、卓瑪是萬瑪才旦點下的三滴墨,孩子、老師、醫生、羊、摩托車、氣球,都是四散開來的衍生 ...
記得高二的時候《人物》雜志社對萬瑪才旦有一篇深度訪談,也是第一次了解到有這樣一個有才的藏族導演,當年《人物》的年度人物好像也有他,短短兩年老先生已經離世了,有點惋惜。記得雜志裡插圖就有氣球的鏡頭,當時覺得很有創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晚上,兩代七口坐在一起,讨論着第二天要做的事。尼姑說寺廟要翻修,這次來就是為了化緣。爺爺說一定要多捐,爸爸說當然,隻有他們家多捐了,村裡的其他人才會多捐。媽媽叫妹妹明天把兒子帶上,因為這是積德的好事。姨媽笑着看着外甥,提起了去世的奶 ...
5月8号,中國藏族導演、編劇、小說家萬瑪才旦突發疾病去世,享年53歲。這正是一個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巅峰時期,屬實英年早逝,令人歎息。一時間,電影人紛紛緬懷追憶這位藏漢影視語言交流的使者。晚上微信讀書給我推薦了萬瑪才旦去年出版的新書《故 ...
在萬瑪才旦導演去世的周末看完《氣球》,感覺像是坐了一趟長長的颠簸的火車,一身疲憊地前往某種“所在”。這種“所在”起源于2020年電影上映時看到的海報,鮮紅的氣球借位漂浮在女人的腹部,猶如膨脹的孕肚。本片一小時四十分鐘的主旨即與此有關 ...
很喜歡的導演。也是大衆很不熟悉的導演。内娛需要一點有思想的導演。可惜了呀。電影看似表現的是我們不熟悉的民族背景下所發生的事,看似愚昧迷信亦或受教育程度低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事情和故事,但是脫離這個文化背景,即使是受過教育的,破除了迷信 ...
作業,存一下新中國以來,以藏族人民及文化為主角的電影并非少數,例如李俊導演的《農奴》(1966)、田壯壯導演的《盜馬賊》(1986)、李揚導演的《松藏幹布》(1988)、陸川導演的《可可西裡》(2004),然而正如萬瑪才旦所說:“以 ...
自打機器的轟鳴聲震破田園的甯靜以來,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碰撞就成為了文藝作品中經久不衰的主題,尤其是在對于傳統程度更深、現代進程更快的少數民族,這種碰撞就更加激烈。藏族電影《氣球》中,一隻不起眼的避孕套,作為現代文明的标志性物件,居 ...
一、非奇觀化的視聽語言奇觀一詞源自拉丁文,原意形容自然界所呈現出别具一格的雄渾景象。随着近代對一詞内涵的不斷豐富,它不僅可以用來表現那些奪人矚目且充滿奇幻色彩的場面或是事件,也可以用來表現随着社會資本經濟對不同文化滲透下所呈現出當代 ...
結局的留白真的很好,兩個氣球,一個破了,一個飛往遙遠的天空,個中意味值得深思。看着氣球高高飛起,我卻覺得喘不過氣。也許是因為,我雖無法參透氣球代表什麼意象,但隐約能感覺到,它注定是要消失的。開始的時候,我看着被迷信和男權變成生育工具 ...
兩分鐘能演完的劇情硬生生一幀一幀拖了一百分鐘
女人在夫權/父權/神權下的困境,集中在了生育選擇上。妹妹那條線也有意思,舊戀人教師寫書,可看做對叙事權的占有,是更隐蔽的剝奪。女人退無可退,如滅燈般掐掉情思與期待。萬瑪的小說和電影總是充滿象征。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象征遍地的地方,總有無法被充分言說的事物。
生和死是紅白兩件事,從開始的白“氣球”到結束的紅氣球,仿佛是對人生的輪回注釋。萬瑪才旦這次高水平發揮了,夢境捉痣的那個超現實慢鏡頭堪稱年度華語電影的高光時刻~(當然問題來了,藏語…算華語嗎?)
氣球是避孕套、是海報上女人的胎腹、是無拘無束飛升天空的紅色“精子”。這三重矛盾的隐喻總結了全片的主題,象征了性欲的牢籠、生育的載體、生命的起源。
女性在這過程中承擔了關鍵又次要的作用:她們是佛教預言投胎轉世的母體,受宗教之制;也是性欲湧來肌膚之親的客體,受男性之占;更是計劃生育嚴苛處罰的對象,受國策之懲。這種在教法與人性夾縫裡生存的女人,表面主動 實則被動,導演很聰明,用了尼姑這個在“情與戒”之間徘徊的角色來對照,彰顯出矛與盾。
夢境裡有不少鏡面 水面映照的鏡頭、以及超現實的鏡頭,攝影都很棒。
内地極少數幾個知道自己要拍什麼在拍什麼的導演。
可能是用情最多的一部萬瑪才旦作品。盡管這種情,有小孩子的氣球惡作劇(塔洛貢獻了驚人的口水演出),有轉世輪回的反複讨論(萬瑪才旦多篇小說中),但阿尼直接探手,去火中取書的那一個長鏡頭,直接把我的心理防線擊穿了。這部電影留下了許多長鏡頭(抓羊,阿尼入學校,到出殡),印象深刻。演員方面,兩位女演員的肢體語言都豐富到位——即她們不需要開口台詞,不需要設置強調戲劇沖突,身形與影子,就仿佛在訴說她們的人生故事。我個人認為,其實這兩個女人的故事,才是全片的要領。
萬瑪導演總是能把非常小體量的文本抻成長片,這種文本-影像改編能力在華語電影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氣球》一如既往有對自然的觀照,宗教的輪回觀念,豐富的人性隐喻,隐晦的指涉,夢境是繞不開的靈性時刻。
這才是萬瑪才旦啊!你說你沒事學什麼王家衛,戴什麼黑墨鏡!言歸正傳,私以為這是一部anti宗教的電影,靈魂轉世在藏傳佛教裡幾乎是教義級别的存在,堕胎在藏傳佛教裡也是不被允許的,但女主依舊堅持了自己的做法。甚至女主角都說出了“活佛轉世也有可能出錯”這樣的話!比起隻會炫技、華而不實的《撞羊》,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