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艾德·伍德(Ed Wood)執導的《外太空9号計劃》(Plan 9 from Outer Space,1959)在電影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經常被引用為“糟糕到好”電影制作的典範。這部低成本的科幻恐怖片已經超越了其卑微而麻煩的起源,成為一部邪典經典,因其無意的喜劇元素和雄心勃勃的故事講述而受到認可,而不是其技術實力或叙事凝聚力。雖然其技術缺陷和叙事不連貫性受到當代評論家的普遍批評,但對于對導演野心——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和制作限制之間相互作用感興趣的學者和愛好者來說,它仍然是一件重要的文化文物。

《9号計劃》的叙事圍繞着一群外星人擔心人類即将開發出一種能夠摧毀整個宇宙的強大武器這個背景展開。為了阻止這場災難,他們啟動了“9号計劃”,其中包括複活剛剛死去的人,組建一支不死軍團。他們的行為給加州的一個小鎮造成了嚴重破壞,當地的警察和居民對當地墓地發生的神秘騷亂越來越感到震驚。航空公司飛行員傑夫·特倫特(格雷戈裡·沃爾科特飾)與他的妻子寶拉和一小群警察一起對抗外星入侵者和他們複活的爪牙,其中包括一個可怕的吸血鬼女人和一個高大的僵屍。與此同時,外星領袖厄洛斯試圖通過聲稱人類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來為入侵辯護。盡管外星人擁有先進的技術,但他們卻無法解釋人類的韌性。最終,人類挫敗了外星人的陰謀,他們的飛碟在升空不久因一場内部發生的大火而墜落。

這個故事融合了兩種看似不協調的類型:科幻小說和恐怖小說,營造出一種陰森而坎坷的氛圍。值得注意的是,貝拉·盧戈西(Bela Lugosi)死後的出現(根據伍德在盧戈西去世前拍攝的早期鏡頭彙編而成)為這部電影增添了一層意想不到的凄美。而之所以選擇已故貝拉·盧戈西的鏡頭,也有一個令人心酸的原因——由于伍德無力承擔更複雜的剪輯或重拍費用。貝拉·盧戈西是一位曾經以恐怖角色而聞名的著名明星,最著名的是他在1931年電影《德古拉》中扮演吸血鬼伯爵的角色。他于1956年8月16日去世,死因是心髒病發作。盧戈西死後,伍德決定整合現有的鏡頭,制作一個新的故事情節,将盧戈西的場景融入叙事中。這種對以前材料的創造性重新利用凸顯了伍德決心在嚴重的制作局限下,讓他最喜歡的演員擔任核心角色。為了保持連貫性,部分場景中,盧戈西的角色由一名替身用鬥篷遮住臉來補充。這樣的選角和堅持,反映了獨立電影制作所需的犧牲和創造性措施。作為導演,他堅定不移地緻力于保持他最初的願景,這一點在事後看來确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尴尬的對話和不匹配的影片素材之下,《9号計劃》探索了令人驚訝的辛酸主題。對核毀滅的恐懼和冷戰時期對外部影響的偏執是顯而易見的,反映了二戰後的焦慮。外星人拯救人類免遭自我毀滅的計劃與關于不受控制的技術進步的危險的警示故事産生了共鳴。然而,由于這些嚴肅的主題被明顯的技術和叙事問題所掩蓋,執行工作陷入了困境。

影片的角色發展很少,大多數人類角色都扮演着勇敢的英雄或無助的受害者的刻闆角色。外星人本身更多地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的諷刺,而不是微妙的人物。已故的貝拉·盧戈西 (Bela Lugosi) 的角色被一個替身所取代,他那張尴尬的模糊面孔因缺乏微妙表情而臭名昭著。這些扁平化的人物無意中增加了影片的喜劇吸引力,并強調了其超現實、夢幻般的品質。

伍德的視覺風格是創造力和無能的迷人結合。包括外星飛船内部在内的布景設計顯然是由日常家居用品構建而成,而連續性錯誤和“日以作夜”拍攝的鏡頭也非常明顯。木讷的表演和極簡的特效營造出一種意想不到的荒誕美感。然而,盡管存在缺陷,伍德熱忱地嘗試用有限的資源構建一個有凝聚力的世界,這揭示了他對講故事的熱情和堅定的樂觀态度。他的奉獻給這部電影注入了一種奇怪的魅力,引起了觀衆的共鳴。

當代評論家痛斥《9号計劃》存在無數技術缺陷、荒謬的情節和糟糕的表演。在上映後的幾十年裡,它獲得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電影”的惡名。哈裡·梅德韋德和邁克爾·梅德韋德等著名學者在他們的著作《金火雞獎》(The Golden Turkey Awards)中強調了其作為一種邪典現象的地位。最近的評價更加友善,承認這部電影在流行文化中的獨特性。這部電影經常被拿來與艾德·伍德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例如《格倫或格倫達》(Glen or Glenda, 1953)和《怪物的新娘》(Bride of the Monster, 1955),它們有着相似的真誠,但卻受到主題不一緻和制作價值有限的困擾。

今天的批評家,即使不願意待見這部影片,也都強調為什麼《外太空9号計劃》是一件重要的文化藝術品,這其中,娛樂業的發展和對一個失敗的電影制作人的“消費”可能僅僅是一個原因。它提供了對野心與才華限制之間相互作用的洞察,這種洞察不僅是從觀衆的分析和消費中得出,而且也來自其影片的風格自身所兼容的這種矛盾特質。這強化了這樣一種觀念,即電影的遺産不僅由成功塑造,也由大膽、非傳統的失敗塑造。有以下幾點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模仿的,或者幫助我們說明艾德·伍德在何種意義上以其缺乏天才而成就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天才”:

(1)艾德·伍德的願景和抱負:盡管預算和技術資源有限,艾德·伍德仍試圖打造一個引人入勝且多方面的叙述。他設想了一個将外星威脅、社會焦慮和哥特式恐怖交織在一起的故事,所有這些都反映了冷戰時代的恐懼。他對科幻、恐怖和社會評論等多類型融合的雄心勃勃的嘗試,是他獨特視野的标志,展現了一位敢于超越自己的能力并挑戰傳統電影制作規範的導演。盡管這種混合在影片的實際效果上會顯得不倫不類,未克成功,但這些混合不同電影類型、探讨不同維度社會重要問題的雄心,确實是他在制作過程之中進行過認真考慮的,而不是來自一種偶然的、誤打誤撞的嘗試。這與那個時代的許多電影制作人都在單一類型公式的限制下工作這一情形形成對比。

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以涉及複活屍體的外星人入侵陰謀為中心,将外星生命的經典科幻主題與亡靈的哥特式恐怖概念融合在一起。外星人的目标是複活最近死去的人,将他們用作反人類的軍隊。這種先進技術和超自然元素的融合創造了一個不和諧而迷人的世界,太空時代的小玩意與墓地共存。這在很大程度上“違反”了當時科幻電影的基本設定,通過哥特小說和吸血鬼電影的幽靈,為本來以“科學”為前提的科幻片創造了一個前現代的文化來源,甚至某種意義上回到了歐洲和美國基督教文化中被壓抑的潛意識。外星人角色體現了科幻小說的原型,穿着未來主義的服裝,用崇高的言辭談論拯救人類。相比之下,複活的僵屍和吸血鬼女人遵循熟悉的恐怖慣例,喚起了經典的怪物電影意象。他們誇張的動作和怪誕的外表,與外星人的理性解釋并列,營造出一種既令人不安又滑稽的氣氛。

除了将外星文明入侵與哥特恐怖結合,創造了逆向的未來叙事,艾德·伍德也高度關注了二戰後美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冷戰情緒和對社會主義的焦慮,尤其是凝縮了麥卡錫主義時代人們對蘇聯的恐怖。在後二戰時代,特别是在 1950 年代,由于美國和蘇聯之間日益激烈的軍備競賽,對核毀滅的恐懼無處不在。這種焦慮通過外星人的主題反映在《9号計劃》中。影片中,外星人明确表示,他們擔心人類很快就會開發出一種不僅能夠摧毀地球而且能夠摧毀宇宙的武器。這種說法呼應了現實世界中對核武器沖擊波的擔憂,特别是當兩個超級大國都在儲存和測試破壞性越來越強的武器時。外星人無法和平地傳達他們的意圖,以及他們與人類之間的不信任,也與那個時代政治心理的偏執狂相呼應,意識形态分歧加劇了全球緊張局勢。

而外星人通過阻止使用末日裝置(doomsday device)來 "拯救 "人類的計劃,與現代科技無節制發展的警示故事産生了強烈共鳴。20 世紀 50 年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在核物理和太空探索方面。這些創新在帶來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技術被災難性濫用的風險。外星人作為幹預人類事務的高級力量,隐喻了技術過度發展的潛在後果。

當然,這些主題與 20 世紀 50 年代科幻電影的大趨勢不謀而合,後者經常通過外星人入侵來反映冷戰時期的恐懼,如《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等。《9号計劃》延續了這一傳統,暗示外來力量——無論是外星的還是其他的——是潛在的拯救者或毀滅者,這根本上取決于個人的視角。影片所傳達的信息雖然粗俗且前後矛盾,但卻強調了人類文明在科技狂妄面前的脆弱性。但跟《地球停轉之日》《天外魔花》不同,《9号計劃》并沒有立即受到歡迎或被認可為科幻經典。相比之下,《地球停轉之日》《天外魔花》的制作預算和技術标準相對較高,視覺效果和特效也十分精美,讓外星故事更有說服力。電影由經驗豐富的電影制片人(分别是羅伯特·懷斯和唐·西格爾)執導,他們的演員表現出色,并提供了引起觀衆共鳴的有凝聚力的視覺效果,最終形成了足夠有說服力的關于冷戰偏執、麥卡錫主義的影像寓言。《9号計劃》則在生産質量上無法比拟,從飛碟上可見的電線到脆弱的布景和連續性錯誤,技術缺陷掩蓋了故事情節。《9号計劃》的表演也被普遍認為不及格,對話也很尴尬。它的有限發行意味着它沒有獲得與其他兩部電影相同的曝光度,而其他兩部電影得到了主要制片廠(20世紀福克斯和聯合藝術家(Allied Artists))的支持。盡管如此,《9号計劃》在主題和類型上的複雜性,還是說明了艾德·伍德在有限的制作和宣發條件下,與羅伯特·懷斯和唐·西格爾這樣的更有影響力的電影導演同樣捕捉到了美國當時社會文化中最具有症候性的一些方面。用他有限的手段來制作一個帶有明确意識形态信息的故事,雖然略顯浮誇,但是也表明他作為一個嚴肅藝術家的自我期許和社會責任感。

(2)獨立制作的挑戰:這部電影展示了獨立電影制作人,尤其是 20 世紀 50 年代的獨立電影制作人如何與嚴重的财務限制作鬥争,這往往限制了他們的創作抱負。伍德從私人投資者那裡獲得資金,依靠邊角料的素材和臨時布景來實現他的願景。這些方法凸顯了非工作室電影制作人所面臨的普遍挑戰,并展示了一種足智多謀的形式,引起了對那個時代獨立電影感興趣的學者的共鳴。據報道,《9号計劃》的預算僅為6萬美元,與主要制片廠數百萬美元的制作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稀缺性迫使伍德節約,迫使他創造性地擴展資源。例如,他重複使用了其他作品中的布景和服裝,甚至設計了臨時道具,以使用紙盤描繪飛碟而聞名。再比如,伍德嚴重依賴素材來填補電影中的空白。這些鏡頭有時與故事無關,導緻了不和諧的場景轉換,但對于有限的資源來說,這是一個實用的解決方案。此外,他的臨時布景往往很脆弱,結構也很差,這凸顯了在有限的預算下制作令人信服的視覺效果的挑戰。這種方法在創造一種明顯的坎普美學的同時,也展示了财務限制如何需要足智多謀的獨創性。在沒有大型制片廠的支持下,伍德轉向了經常要求創意控制或不熟悉電影制作的私人投資者。比如,有這樣一條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說當時比佛利山浸信會(The Baptist Church of Beverly Hills)資助了“9号計劃”,條件是演員和工作人員都要受洗。這種誇張地妥協,說明了獨立電影制作人如何經常犧牲藝術願景、甚至不惜卑躬屈膝以獲得資金,使他們的創作過程比作為藝術電影進行文本讨論時的情形更加複雜。它是非工作室融資固有的妥協以及平衡藝術目标與投資者期望的必要性的一個典型例子。

獨立制作的電影在确保發行方面也經常面臨障礙。《9号計劃》無法進入主要工作室的廣泛營銷和發行渠道。相反,它是通過有限的區域巡回推廣,嚴重依賴口碑和私人興趣。它最初的反響雖然是負面的,但也突顯了獨立電影在沒有廣泛宣傳或批評支持的情況下往往難以獲得主流接受。

(3)邪典現象:在發布後的幾十年裡,《9号計劃》因其無意識的幽默、技術缺陷和獨特的美學而成為一種邪典現象。這種反響表明,即使在不完美的電影中,觀衆也能找到價值和享受。此後,學者們一直在探索此類電影如何挑戰傳統的優質電影标準,使《9号計劃》成為曾經被認為失敗的電影如何通過重新诠釋找到新生命的案例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艾德·伍德也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作品和形象會以這種方式被讨論。就拿學者們經常拿來說事的坎普美學來說,“Campy aesthetic” 指的是一種誇張、刻意或故意表現出不嚴肅、滑稽、甚至俗氣的審美風格。這種風格通常會采用諷刺、誇張、戲劇化的手法,強調反常規、不合傳統審美标準的元素。Campy 風格經常出現在電影、時尚和藝術中,往往帶有幽默感和對刻闆印象的反諷。但這顯然不是艾德·伍德的初衷。

就拿影片中的“類型混雜”及其“恐怖片”中的喜劇效果來說,影片的視覺特效,從飛碟到複活的食屍鬼,增強了其陰森恐怖的主導氛圍。但飛碟是用家庭用品粗制濫造而成的,在光線不足的布景和不匹配的素材背景下笨拙地漂浮着,營造出一種不和諧卻又異想天開的喜劇感。同時,墓地的布景也明顯是人造的,強化了觀衆觀看混合類型影片的超現實感。整部影片的對白時而認真地試圖提供科學解釋,時而又對亡靈發出戲劇性的警告。這種色調上的不一緻,再加上誇張的演技,在保持潛在恐懼感的同時,也放大了影片的野性。關于人類毀滅的莊嚴宣言與經常無厘頭的僵屍場景并置,形成了恐怖與幽默的奇妙結合。這些元素擰在一起,營造出的主調仍然一種陰森恐怖的氛圍,而喜劇效果又時常削弱這種主導氛圍。它誤打誤撞地使《外太空9号計劃》成為超越傳統叙事方式的類型融合的典範。正是這種不協調吸引了觀衆,使影片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奇特有趣。但是作為導演意圖來說,《9号計劃》并沒有緻力于讓這部科幻/恐怖類型中增加“喜劇片”效果的初衷,它隻能來自導演制作影片過程中的失誤。換言之,其不切實際的宏大雄心和經過變形後生根落地的電影成片之間,凸顯了某些風格元素、觀衆的觀影效果是在導演的預期之外産生的。它不一定來自觀衆的過度解讀,盡管觀衆需要為此承擔部分“責任”,但是這也是因為這部影片完成之後的既定風格,必然會歡迎觀衆以一種導演預期之外的視角來觀看它,那就是帶着欣賞喜劇片的心理。

(4)對導演中心論的堅持:盡管遭遇嚴重失敗,伍德仍堅持不懈,這使得《9号計劃》成為一項關于以激情超越自身不完美的研究。他緻力于實現自己的願景,這與現代工作室電影制作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通常優先考慮商業成功而不是創造力。因此,面對巨大的困難,伍德的遺産已成為作者論(演中心論)的代名詞,凸顯了個人動力在電影史上的作用。

《9号計劃》已成為邪教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證明了雄心勃勃的故事講述和創造性失敗的交集。它的惡名幫助艾德·伍德成為了對完美充滿熱情的象征,激勵了後代電影制作人盡管有局限性,仍擁抱創造力。這部電影非傳統的流派融合、低劣的執行力和怪異的色調變化使其成為電影中局外人藝術(outsider art)的早期典範,吸引了尋求主流電影制作之外的原創性的觀衆。[“Outsider art”這個術語通常用來描述由未經正規藝術訓練的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家通常處于主流藝術界的邊緣。這類藝術的創作者往往是自學成才,他們的作品通常不受現有藝術傳統或流派的束縛,表達方式非常個人化、原始、直觀。]

雖然《來自外太空的9号計劃》以傳統的高質量電影制作标準來看是失敗的,但它成功地探索了類型融合、冷戰焦慮以及一位充滿激情但有缺陷的電影制作人的熱情。它經久不衰的遺産反映了它偶然的光彩和無意的搞笑,使它受到現代觀衆的喜愛。盡管有其局限性,或者也許正因為如此,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凸顯了真正的藝術視野有時超越了技術熟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