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侯麥電影的細密,情感能量流動的隐蔽性,我一向難以欣賞到他電影的整體美感。我是說,固然侯麥電影中的精彩橋段會給人留下印象,甚至在一瞬間引起情感共振(猶如《綠光》中的片尾落日以及女主在草叢中穿行或如春天的故事裡從衣櫃頂掉落的項鍊)但我的觀看經驗是,侯麥電影的整體感并不很強,即使這些巧心單獨摘成段落,似乎也并不損耗其本身的美感。猶如《慕德家一夜》中在房間中的大段辯論,《克萊爾的膝蓋》中象征欲望達成的雨中觸膝。一句話,他的電影更像是印花美麗的巴黎窗簾,輕松、怡人,俏皮和暧昧。這種輕飄的文學趣味,日記體式的電影,誠實地說,我還是比較抗拒的。

(作為鐵直男,更毋甯說侯麥電影裡對男女情欲的把玩和觀察。)但侯麥本人真的沒有自己的社會觀察和某種宏觀視角的思考嗎?在“喜劇與諺語”系列的《飛行員妻子》中,片尾男主角尾随同事隐入夜色的一瞬,我奇怪地聯想到安東尼奧尼,他的電影命題之一緻力于對準人扭曲,疏離的情感狀态。可安東尼奧尼是有“執”的,在他的電影中,如伯格曼所說,他總是太用力,太強調。所以總是遊離于電影藝術的核心。反觀侯麥将視角鎖定在巴黎幾對男女的情感把戲裡(自欺以及欺人)卻以小見大的折射出巴黎普通都市男女的孤獨狀态,情感的精妙讓人玩味和流連。(可能有過度解讀之嫌)陌生男女之間的話語試探,情侶之間的醋意,男女之間掌控力的來回滾動,這一切第一次如此鮮明立體的展現在我的眼前,多麼迷人!影片悠閑甚至緩慢的叙事節奏裡一步步将愛情裡的懸疑情緒絲狀描繪出來。而最後的10分鐘是何等精彩,觀衆的情緒如同過山車般忽高忽低,左突右撞,同時感到被欺騙的憤怒和被寬恕的同情。這種戀愛中的情緒流動實在描摹的相當出色。這一切最後以男主角追蹤引入夜幕人潮的一幕而延宕,靈動的結尾巧思。

我一向喜歡偷懶和輕易,愛嘲諷和怪奇勝過笨重和嚴肅,而如果這些偷懶和輕易能更能折射出一些廣大的現實,那更是錦上添花。從《飛行員的妻子》這一部開始,我開始抓住侯麥一些細節的表達邊緣。

PS:雖直但是,侯麥電影中的服裝和配色真是太清新了!怎麼做到又冷淡又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