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4-7.5
导演很努力,我也努力了,我们不合拍,仅此而已。无法说服更无法打动我。
前半程迷糊,没看进去、不知所云,后半程看进去了也无感。
第3.5部是枝裕和,早有耳闻,无奈依旧平淡乏味。日式-清新-温情风,屡试屡挫,归根结底还是找不到个人的情感共鸣。
虽然风格和内容都和预期相差无几,但仍觉得缺少时间的维度和真实的质感,没有小津的情感细腻和深度,反倒是一股《小森林》的味道。(难道是和高清彩画有关?)
由于是漫改,叙事情节和镜头安排都刻意(即便有合理性)。无焦点的多线平推,不如拍成电视剧。群像刻画细腻但不精,浮于表面(由于女性角色也很难带入吧)。
选材方面,小趣味、小时光怎么拍也难逃平淡流俗。无非是小确幸和小遗憾,小欢喜和小牢骚。离不开爱情、死亡、柴米油盐。或许是文化原因,在礼俗、人际等种种束缚下人物谨小慎微。
更关键的不仅是琐碎,而且太过清洁。在经过编排、滤镜和雕琢下,现实的纹理都被磨皮和美化了,导致一种再现的失真。温情的基调下,创伤都被抚平,裂痕也被弥散,不再有什么情感的纵深。
碎片化的散文风,丧失了整体的诗韵。真正的佳作应该要么是对生活的纪实、要么是戏剧化的提炼,而本片则属于“拍摄的戏剧”、暧昧不清。一方面试图把“真实”的碎片零散拼凑,另一方面又试图依据某种方法描画特定的主题和题材。再现真实和服从形式,不是错上加错也是水火不容。
视听方面也没什么新意,音乐侵蚀了影像的质感。
另外,也许是睡了一段,角色和家庭关系始终没捋清。
创作启示:要以一个主人公的心理作为内在主线,不能仅仅是客观从外部描绘群像。要么走绝对的纪录片路线,杜绝预先编排和过滤;要么在精良编制的基础上折射出心灵空间的纵深。
要注重关联整体的真实,而非局部细节的真实,但打动人的往往是瞬间的力量。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2 B-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3 B-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7.5 B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7.8 B+
选角/表演 7.6 B
25.6.16小西天
提前到场,遗憾离场。
轻吐槽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特吕弗的杰作
评分:B+8.2一反常规的特吕弗,英文、彩色片和科幻类型片,冲击力十足。科幻电影往往的窠臼,要么是想象力过剩的特效噱头把注意力带偏,要么是物件的格格不入令人出戏。果然不出所料,特吕弗也意识到:“图像方面有一块是失控的,虽然与法国电影 ...
小喷
25.3.25于小西天5.5/10三星是我剔除个人偏好的最大尊重,打及格分,在于人物和情节勉强还能自洽。两分则是本分。ps.打分这件事不仅主观性极强,而且不同时期的差异太大,必须要不断修正,但不同影片又势必在特定的背景下观看,因此想 ...
爱情死了,爱情万岁!
另:https://mp.weixin.qq.com/s/gJ-B99sBWwDjGUAR_X5Yzg评分:B+8.0mark第三部蔡明亮,早期巅峰代表作。总体上本片比前作更为成熟细腻(当然也少了点混沌的感觉),比起《郊游》略显僵硬 ...
佳片-二战和青春的类型融合
评分:B7.7第一部路易-马勒,还是太板正了,不够惊艳。视听是专业化的,剧本过于工整和封闭。不过,亮点在于不仅每个镜头中蕴含着不同元素(如声画分离)和镜头内外的场景张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线和辅线的张力纠缠。明线由神学院学校两个男孩之间 ...
评分:B+7.9瓦尔达,散文电影+1。本片是绝佳的日记vlog,游记和公路体的交汇。但散文电影真的就仅限于此吗?看多了感到比较失望。rap、绘画、各种媒介拼接,导演出镜,场景的联想式剪接,戏里戏外跳脱都流畅自如,对瓦尔达算不上什么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