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刷8.45,瑕不掩瑜。二刷8.3/8.4,依舊是佳作。
觀感和簡評
大銀幕的清晰和沉浸感、被淹沒的體驗是難以估量的,能夠放大現實的真相,有着無以言表的感染和說服的魔力。
(30-60分鐘睡了)前半程略顯平緩累贅,後面情節更為精彩。或許是電視劇式分幕的原因吧,中間的插曲作為情緒的舒緩,雖然有恢弘完整的史詩性但不乏冗長之處。
片中大量手持攝像,搖晃模糊的鏡頭質地,傳統的正反打采用甩鏡頭的方式進行。
關于主旨/内容:
影片情節前後充滿強烈的對比和張力。當她作為妓女走向教堂,那豔俗的衣着和潔白的建築之間多麼諷刺,沖突在此被推向極緻。

首先,這是一首希望和絕望的協奏曲。
開幕為圓滿的婚禮場面,随後引線點燃,矛盾逐步激化,最終在結尾再次救贖,仿佛形成一個正向的閉環。從反面看,開場安東尼的葬禮上死者被詛咒下地獄,而結尾女主的送葬則和此伏筆相扣,再次形成一個絕望的閉環。
同時,這也是一首起伏交纏的史詩,上升和下墜兩條線交錯盤繞。
女主一方面在磨難中堕落,另一方面則在其中成長和救贖。信仰和愛的破碎時刻,也是個人意志的覺醒之時。甚至男主受難時正是女主幸福的時刻,而女主死亡時男主卻意外重生。

女主貝斯最關鍵的性格特質在于—她是無“我”的,甚至有着貞德一般聖愚式的純善和執念般的信仰。和貞德一樣,她能夠和上帝對話,她認識到自己的唯一長處是“擅長信任”。她可以為了他人的意志而犧牲。
就像勒内·基拉爾所提出的“欲望模仿論”,她始終天真地處在兩股欲望力量的驅使和左右之中,問題在于意淫的男主和陰暗的教會都是不純正的,最終将其引向破滅。在她自我作踐的行徑中,我們不難感受到那根深蒂固的執念和意欲的頑力。
我們很容易指責她不明善惡、無原則、不知反抗、沒有自我。然而,法庭上醫生宣稱她因為善良而死,這促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善惡,思考這悲劇的根源-就像《薄荷糖》所做的那樣。在這荒謬的背後,孩子們、教士們無一不是平庸之惡的化身,是這災禍的幫兇與幕後推手。
她的聖徒屬性便在于不向命運的強暴抵抗,甚至借由順從于惡、任其擺布、讓惡滲透自身并推向極緻,從而達成徹底的反諷式的披露。這不僅是對社會和人性黑暗的披露,也是用最殘酷的代價去揭露一個最深刻謊言,即像《處女泉》或《密陽》那樣用身體和生命向神叩問,這幾乎是反向的“帕斯卡爾式賭注”—以身獻祭。
她一方面像《随心所欲》的女主和“穆謝特”那樣完全被逼為妓甚至最終輕易得有些荒謬地死去;另一方面卻又背負着沉重的信仰與執念,為的是證明上帝的在場不是幻想。
好在電影為我們點燃了一束光,最終奇迹發生了,結尾-就像《幸福的拉紮羅》中那樣-教堂聖潔的鐘聲回響于世。
ps.無論是婚紗鏡頭還是愛恨交織的情節甚至是配樂都讓人想到《白》。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4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6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0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2
選角/表演 8.3
25.7.12小西天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