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教育片。
教育你要珍惜生命,不能自殺。
它的邏輯是這樣的:因為你做過的一些事情,這個世界美好過,假如你不曾來過這個世上,其他人的境遇會比現在糟。
乍一看這一邏輯似乎說不通,憑我們作為普通人的感覺,“我”的存在對周圍世界的影響是渺小的、無力的、卑微的,甚至是中性的,特别是有了一定人生閱曆以後,更傾向于“我”是很難去影響和改變世界的,有時還要感慨“我”被世界改變了。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我們一面深刻地認同着這句話,一面收獲着虛無和自卑。
這部1946年的美國影片《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中的主人公喬治·比利一度也這麼認為,他遇到了打擊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千鈞一發之際,命運之神給予他啟示和幫助,讓他改變了看法挽救了自己。命運之神讓他認識到的是:雖然經曆諸多人生挫折,但他始終是個善良的人,在過往的生活中他曾經幫助過許多人,在他自己看起來似乎并不是什麼偉大的壯舉,隻是在那些時間點上堅守住了底線,肩負了一點責任,接受了命運的安排,而恰恰是這些平淡無奇的堅守、肩負和接受,他人的命運卻因他而改變,他所處的世界不是變得更壞而是變得更好了。
仿佛當頭棒喝,當影片的高潮部分為我們展示這一切時,我們所能體會到的不僅僅是感動,是醍醐灌頂:原來我們曾經信以為真的邏輯是錯的!“我”并不像我自己認為的那樣渺小、無力和卑微,隻因我曾經付出的一點善意,做過的一點善事,為人的一點善良,世界由此大不同哩!
讓人熱淚滿溢,這是一部勵志的教育片。
它的勵志不是直接歌頌堅定的意志力不屈的戰鬥力頑強的生命力,它是在告訴你生活美好人生意義的底層邏輯——相信善良的力量,這力量遠比你平日裡感覺到的要強大的多,不要忽視,不要放棄。即使你自以為是個中性的不好不壞的普通人,你對世界的影響也不可能是中性的,你在生存空間中的一點善念一點善舉帶給他人的影響也可能是巨大的,你可能就是撬動地球的那個支點。
影片中的一個事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少年喬治在給藥店打工時發現老闆配錯了藥,他沒有因為老闆态度粗魯而心生怨恨将錯就錯,因為他知道老闆也是事出有因(剛收到信得知兒子去世),在被老闆毆打時依然能夠為對方着想,及時提醒對方避免了一場用藥事故。一切隻在一閃念間,假如當時喬治做出的是相反的選擇,那麼藥店老闆面臨的将是二十年的牢獄之災,這在影片後段是有交待的。這種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鮮見,我們看到或聽到時也會褒揚少年喬治們的善良與擔當,但似乎并沒有把這類善舉拔高到驚天動地的程度,因為我們知道,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大約也會做到,因為不難,隻需要一點心軟,一點同理心,甚至我們大多數可能真的做過,卻也沒放在心上,因為并未付出過多的成本,所謂舉手之勞,通常我們衡量一件事情的價值時,會引入成本與收益的原則,付出的成本小時我們會傾向于認為這件事情的價值也不大,這裡我們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一件事情的價值應當由所有參與到這件事情的人來共同判斷,應當是多角度的,這也是影片想要告訴我們的,少年喬治的舉手之勞避免了藥店老闆的人生崩潰,我們從藥店老闆的角度看,這件事情的價值有多大呢?這難道不是喬治的人生價值嗎?
喬治當初沒有意識到,我們也沒有意識到。
支撐我們活着的東西叫做價值,價值可大可小,當我們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價值時,我們就活得有勁頭有勇氣,當我們認為自己無價值時,就有了輕生的念頭。
有了這個念頭時,我們就該想一想,我們的價值評判标準是不是出了問題?能秤量“我”的是不是隻有我自己的那杆秤,我們的親人朋友,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冥冥中那些注視着和曾經注視過我們的人,“我”在他們的生命中有多重?“我”的存在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糟?“我”沒有給過他們一絲快樂與希望?“我”不曾給予過他們生命的價值?哪怕微乎其微的一點善良?
哪怕隻有一點點。
“我”很重要,世界沒我不行。
這部片子也很重要,可能我的評論水平不高,但我不能忽視它的偉大,它的導演是三獲奧斯卡的弗蘭克·卡普拉,主演詹姆斯·斯圖爾特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在美國空軍晉升至準将,表演上獲獎無數,戲内戲外的表現足以讓他成為那個年代美國的“名片”。
2004年,雜志《Radio Times》作民意調查,讓觀衆選出沒有獲得過奧斯卡的最佳電影,本片名列第二,第一位是《肖申克的救贖》。
2006年,此片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大最激勵人心的電影”中名列第一。
至今已經過去七十多年,每年聖誕,美國的電視上仍循環播放着這部《生活多美好》。
附上這篇影評: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849514/
“你所能帶走的是你曾經付出的一切”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進一步
有諷刺的喜劇才有意思。這部片子再次驗證了這一點。國産電影裡久違了批判現實的喜劇片。如果高調地誇贊一下,這部片子做到了貼近群衆的生活,緊扣時代的脈搏,揭露社會層面的醜惡,追求了真善美,弘揚了主旋律,表達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主要還是好笑 ...
這輛老爺車
哈哈,又是一部不錯的公路片。就沖這輛德國大衆的黃色卡通面包老爺車。帶點灰暗的幽默,有些心酸的搞笑,笑中帶淚哭笑不得是喜劇的高級境界,苦難的生活曆程用輕松寫實來表現,本片值得一觀一品一評。以公路片的方式塑造群像譜有些鮮見,我能想起來的 ...
先寫作業
有些人把這部電影稱作“青春公路片”,好像公認的影片分類中固有這個标簽似的,說不上不對,但想要概括整個影片顯然不夠,它是公路片,也是青春片,更是一部現實片和成長片,是多種題材的并集,而“青春公路片”變成了交集,定義得窄了。兩個14歲的 ...
共鳴與緻敬
這部電影上映于1979年,快有我歲數大了,現在看卻正合适,特别貼近目前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思想性也沒有超越我能理解的程度,不像有些電影,我能感覺到很牛逼很有深度,但就是離我的認知和生活太遠,能夠拓寬我的視野,卻難以産生更多共鳴,觀影 ...
視者足戒
這個電影也是在講演藝圈的事,與那部《日落大道》都在1950年上映,二者都成為經典被載入了影史,看似巧合,如果願意仔細研究一下,一定能夠找出一些邏輯和聯系,為什麼在那個時點,好萊塢格外關注起自身所處行業的普遍生态和個體的命運起伏?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