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明月,咣!》,跟同檔期的《“騙騙”喜歡你》可謂卧龍鳳雛,都用諧音梗當片名。這部電影改編自英國舞台劇《Out of Order》,其原文本憑借精妙的情節設計與節奏把控,在舞台劇領域享有盛譽。然而,這部《窗前明月,咣!》在本土化過程中卻充分地去其精華,最終呈現出令人絕望的觀感,成為活脫脫的鬧劇。
第一鬧,就鬧在演員的選擇上。這個故事講的是費翔是律政界大律師,與對方律師的助手偷情,結果空降屍體,于是他不得不找來無辜的左淩峰,在他的幫助下,計劃既掩蓋偷情的事實,又讓這具屍體有合理的下落。随着事件的展開,謊越來越多,故事的進展愈發即興,同時陷入更深一層的混亂。
究竟是什麼原因選到了費翔?特地翻了一下采訪,在采訪中,費翔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劇本,并認為這個角色是全新的挑戰,覺得自己平時在演戲的時候已經沒什麼偶像包袱了,所以在演喜劇的時候,更不應該有這些顧慮。

“我完全沒有保持帥的标準。”結果,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恰恰相反,費翔全程一本正經,毫無幽默感,甚至連角色的尴尬與慌亂都無法自然展現。他全程都是在“演”,因為他根本就沒有任何幽默細胞!他的表演模式更像是舞台劇,講話拿腔拿調,十分刻意,與影片的整體氛圍完全脫節,跟别的演員交流聽起來都不像在一個頻道。甚至我覺得,今年金掃帚最令人失望男演員可以頒給他。

馬東錫更是要命,口型跟聲音完全匹配不上,配音可謂災難級,帶有明顯的日本腔調,跟他自身比較粗放的表演風格是錯位的,不貼臉,仿佛是從譯制片當中跑出來的一個人物。
就這樣,費翔跟馬東錫兩個美國人,就在這個以繁體字為主的不知道哪裡的葡國雞同鴨講,呈現出極強的割裂感。

第二鬧,鬧在劇本對于空間的處理上缺乏有效設置,導緻故事節奏無法有效展開。
這部電影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充分利用兩間房、陽台過道、走廊等空間,在封閉當中制造動态變化,通過不斷引入新角色,以及利用場面調度制造角色之間的交錯與誤會,形成富有層次的戲劇沖突。“破舊的窗戶”承擔着意外打暈角色的功能,使角色短暫退出場景,推動劇情進入新的階段。
可能是出于導演功力的原因,這些空間處理都極為表面化,直白到以至于沒有産生任何懸念。宋小寶和馬東錫的錯位戲,本可以進一步擴展,成為一個典型的空間喜劇橋段。如果能夠充分調動空間的潛力,制造更豐富的交錯感,那麼戲劇沖突将更加生動。

餐廳、泳池等公共空間沒有産生任何意義,僅僅被用作“調虎離山”的工具,讓馬東錫或者史策前去尋找線索或制造誤會,制造出幾個俗不可耐的笑點,然後迅速撤離,對劇情的推進無法産生太多推動力。
更嚴重的問題在于鏡頭語言的缺失。雖說改編的是一部舞台劇,但并不代表就要把電影拍成舞台劇。電影所應該具備的鏡頭運動、景别切換、視角轉換,在本片可以說基本為零,粗糙且乏味。
空間的鬧會直接導緻第三鬧,群像戲的鬧。很多人物都隻是工具人,甚至缺乏最為基本的叙事價值。自從宋小寶飾演的屍體“複活”之後,影片原本的懸念已經被解除,随後的戲劇沖突都在圍繞如何掩蓋偷情展開,無論是真的偷情還是被誤以為偷情,以及前面所撒下的在身份上的所有的謊。

影片中真正推動劇情發展的角色幾乎隻有黃才倫。他的角色承擔了大部分信息傳遞的任務,掌握了最多的關鍵線索,并不斷推動其他角色進入下一步行動。其他人物的存在大多缺乏必要性,杜曉宇作為經理跟黃才倫撞人設,後面直接消失。張百喬出現隻是為了被馬東錫胖揍一頓。劉佳作為左淩峰的母親,她的作用又是什麼,為了水時長讓左淩峰給母親打電話?
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塑造極為貧乏,幾乎完全依附于男性角色的情感關系,缺少獨立的叙事價值。傅菁作為整個事件的最初引爆點,因偷情而導緻一系列誤會的發生,按理說應在後續情節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到了故事中段,她的角色卻突然消失,既未提供進一步的戲劇推動力,也沒有為自己的情節收尾,仿佛單純隻是作為故事開端的引子,完成任務後便被遺忘。黃小蕾的角色同樣缺乏獨立性,她的存在似乎僅僅是為了勾引左淩峰。史策的角色也隻是作為某種工具,單純為了将左淩峰拉回到自己的陣營。更離譜的是,影片甚至安排了一名出場僅三秒的着裝暴露的鋪床服務員,其存在毫無意義,完全是廉價的視覺噱頭。

許君聰的出現隻是為了買一支羊角,這個羊角卻莫名其妙地成為了費翔案情勝利的關鍵。可是這個案情跟整個故事有什麼關系?這個故事有哪幾分鐘真正有在圍繞法律問題展開?最後居然還在呼籲法律對于普通人的意義,把主題往這種方向來拔高,簡直就是對法律的亵渎。

順帶一提,台詞惡心到極緻:
“别人都以為,朱士奇是憨厚哈士奇。實際上呢,他簡直是律政小泰迪。”
“他的腦子裡,要麼就是粥,要麼就是屎,然後粥而複屎。”
……
完全無法想象豆瓣上面挂名的八個編劇,是用什麼樣的精神狀态來完成的這個劇本。
近幾年國産喜劇在創作上愈發低幼化,默認觀衆的審美和智商都處于極低水平,直白點說就是當成傻子使。隻希望這類電影以後能夠再少點,至少能讓電影市場不再那麼烏煙瘴氣。

個人評分: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