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開始前,請先思考一個問題——若一個人在婚後遇見真愛并出軌,那麼,他/她是否值得被原諒?

無可否認,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見許多人,甚至會對其中的某些人産生好感。我們很難信誓旦旦地保證一生隻愛一個人,尤其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裡。

針對這個話題,本期公衆号的文章,分享一部豆瓣8.6分卻非常具有争議的電影——《廊橋遺夢》。

...

《廊橋遺夢》

它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執導并擔任男主,梅麗爾·斯特裡普擔任女主。據說,電影上映後,曾引起了美國的一陣離婚潮。

電影的争議點源于有人覺得它在宣揚婚外戀,有人卻覺得它是在否定婚外戀。

至于到底是宣揚還是否定,相信看完電影後的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電影的伊始,年邁的女主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梅麗爾·斯特裡普飾)去世了。得知噩耗的兩個子女,回來給母親奔喪。在料理喪事時,他們被律師告知——母親的遺願是将骨灰撒在羅斯曼橋之下。

不明就理的子女們顯然難以置信。他們不僅不明白母親為何不願與父親合葬,而且也無法理解為何火化後要将骨灰撒在一座橋下。

...

當然,他們的疑惑在翻看母親的遺物和閱讀其生前所記的日記中,尋到了答案。

在電影的倒叙中,弗朗西斯卡生前一段短暫且鮮為人知的婚外情,就此緩緩揭開。

叙事的時間線拉回到1965年夏季的某一天。主婦弗朗西斯卡與往日一樣,為丈夫與兩個十六七歲的兒女準備好了餐食。

不同的是,吃罷飯後的丈夫與孩子,将離家去市集參加一個為期4天的比賽。這意味着,每天忙碌于家庭瑣事中的她,将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4天假期。原以為這不過是稀松平常的4天,沒想到緣分就此降臨。

家人離去的當日,迷路的男主羅伯特·金凱德駕車路過,并向弗朗西斯卡詢問如何抵達羅斯曼橋?在交談中,一時無法解釋清楚路線的女主,幹脆上車直接為羅伯特帶路。

...

路上閑聊時,弗朗西斯卡得知羅伯特來自華盛頓州,是一位替國家地理雜志拍照的離異攝影師。他的工作是四處遊曆,并且他曾路過女主的故鄉——意大利東部的一個小鎮——巴利。因此地風景優美,羅伯特就随性下火車多住了幾日。這讓女主對他頓覺親切,并好感倍增。

到達羅曼斯橋後,因光線不佳,羅伯特打算明日再來取景拍攝。為感謝弗朗西斯卡同他前往,他采了些野花贈予她以聊表謝意。而她卻開玩笑似地說這些花有毒,吓得男主瞬間扔掉花束。這個不經意的玩笑,進一步拉近了兩人間的距離。

...

在被羅伯特送回家後,弗朗西斯卡索性邀請他共進晚餐。在餐桌上,他講述了自己旅途中的奇聞逸事,并逗得弗朗西斯卡開懷大笑。終日沉湎于生計的她,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發自内心的笑過了。

毫無疑問,羅伯特的人生活得灑脫、随性且自由。而反觀弗朗西斯卡,她祖籍意大利,二戰結束時認識了現任丈夫,并随其回美國定居。丈夫勤勞體貼,誠實溫柔,兩人生兒育女,生活平靜和睦,一切看似波瀾不驚,美好而适意。

隻是,現狀和弗朗西斯卡少女時代的理想生活有些出入。她曾是一名教書育人的園丁,卻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職業,成了一名全職主婦。每天面對的是柴米油鹽,人生理想早已消失于樸實無華且日複一日的生活中。也許,這就是現實和夢想的差距。

這些不盡如人意的生活慨歎,弗朗西斯卡從未對家裡人提說,卻不曾想會對羅伯特傾訴。

...

雖然兩人素昧平生,但在言語交談中,彼此都能互相理解。在某種程度上,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互有好感,既有共性因素又有異性因素。

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新鮮感、神秘感是異性因素,而他們身上類似藝術家所特有的感性則是共性因素。

就個人所理解,兩人的共性因素具體體現在——

1.羅伯特是攝影師,弗朗西斯卡曾是教師,兩人的職業均與藝術有所交涉;

2.散步時面對夜景,他們會一起談論葉芝的《流浪者安古斯之歌》的藝術特征;

3.女主寫信邀請男主次日共進晚餐時,提筆寫下的那句“白蛾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後随時可來”。

...

電影中,女主弗朗西斯卡一次次地主動邀約,而男主羅伯特每一次均欣然前往,這是兩人從互有好感到擦出愛情火花所必不可少的互動過程。

但一份感情可稱之為愛情,它還必須包含着某方面的犧牲。

影片中,在女主生活了十多年的小鎮上,有個因出軌而被小鎮居民唾棄的雷姓女子。她因輿論壓力而在車内崩潰大哭。

了解了前因後果的羅伯特,不希望弗朗西斯卡也卷入同樣的是非困境。因此,他緻電她,說出了自己的隐憂并詢問是否取消會面。羅伯特設身處地的為她着想,體現出了某種犧牲性質。而弗朗西斯卡思慮後仍計劃赴約,也同樣體現出了某種犧牲性質。

可以說,正是羅伯特這樣的體貼讓弗朗西斯卡感動,并堅定了她赴約的決心。同時,這也是推動兩人感情迅速升溫的重要因素。

在這次的羅斯曼橋會面中,羅伯特用相機為弗朗西斯卡拍攝了許多照片。也正是在當晚,結束晚餐并跳舞之後的兩人,情不自禁地纏綿到了一起。

...

故事繼續,在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認識的第三天,他們決定驅車前往一個沒人認識他們的小鎮。在那裡,他們可以像普通情侶一樣約會。

在一片綠草成茵的樹林中,席地而坐的弗朗西斯卡将自己從小随身攜帶的項鍊送予羅伯特。夜幕降臨,他們還去酒吧歡度良宵。

但随着第四天的到來,他們的分離也不可避免。愛情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真實的,卻也是令弗朗西斯卡迷惑的不安的。她不知這是否隻是羅伯特的逢場作戲。

對愛情的懷疑令女主深感不安和焦躁,于是她開始诘問并向他大發脾氣。其實,痛苦的不止她一個,他亦如此。

在這段感情中,他不敢表白是因為清楚地知道無法擁有她,所以也不敢去幻想。于他而言,女主是一生僅一次的感情。

這次争吵後,兩人明确了彼此的心意并打算一起離開,弗朗西斯卡甚至準備好了行李。

...

電影看至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女主為愛的奮不顧身。這麼美好而令人心動的感情,沉溺于此的弗朗西斯卡,想依靠它從枯燥無味的婚姻生活中解放出來,去嘗試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這本無可厚非,但離開經營了十幾年的家庭,離開性格溫和的丈夫,就真的能确保此後擁有幸福的人生嗎?

或許我們不得不和女主一樣思考: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着?是為了自己的愛情還是為了自己的家庭?

正如弗朗西斯卡坦言:“當一個女人做出抉擇去結婚和生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一方面卻停止了。”

開始的那方面,是她對家庭的一份道義和責任;停止的那方面,是自我需求的滿足将永遠置于家庭之後。

弗朗西斯卡建立了現實的人生,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能無恙地長大成人。當孩子們離家,亦把她現實的一生帶走了。

沒錯,跟随羅伯特一走了之,她能再過回自己的生活,或許能令她擁有久已感受不到的幸福和快樂,可這對于丈夫和孩子卻是不公平的。

沒有做錯事的他們,卻要無端忍受别人的閑言碎語。而她不管不顧地離去,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生觀、婚姻觀、價值觀也會産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任何一個有良知和責任心的母親,不管離家多遠,心裡始終會記挂着孩子,并為此痛苦而内疚。

可以想見,長久遭受這種痛苦和内疚的折磨,終有一天,弗朗西斯卡會在自責中後悔愛上了羅伯特。這份愛情終将因此而變質。

純粹的愛情固然無分對錯,但僅“發乎于情,止乎于禮。”

電影的後半段,當離家4天的丈夫和孩子都興高采烈地歸家,弗朗西斯卡的生活似乎也恢複了平靜,她又開始了起早貪黑的家庭生活,與羅伯特獨處的那段時光被抛諸腦後,無暇顧及。

時隔幾日,跟随丈夫去買東西的弗朗西斯卡,看到了羅伯特在大雨滂沱中向她走來,并深情地凝望着她。顯然,他依然在等待着她的選擇和答複。如果女主選擇家庭,那他将永遠離開,就像未曾打擾過她一般。

其實,電影值得稱道的,正是大雨中的這場戲。它将弗朗西斯卡是選擇愛情還是家庭的糾結,通過人物内心的巨大起伏,隐忍且有張力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将羅伯特從充滿期望的等待到不得不絕望的告别,含而不露地呈現。

...

特别是在等紅燈的間隙,弗朗西斯卡透過雨霧迷蒙的車窗看見前方車上的羅伯特,将她送他的項鍊挂在了後視鏡上。兩人4天相處的點滴細節,均湧上心頭,令她情不自禁地抽泣起來。

這時,電影鏡頭定格在弗朗西斯卡緊抓車門把的顫抖的右手上,通過這一鏡頭特寫,将女主此刻内心的糾結和痛苦表現地淋漓盡緻。

欲開卻仍關的車門,阻隔的不僅是他和她目前的距離,也是她和他餘生的所有歲月。

...

直到綠燈亮起,羅伯特也沒有馬上開車離去,惹得車後女主的丈夫不停地按喇叭催促。隻有弗朗西斯卡知道,這是他在向她告别。

毫無疑問,這個雨中默默訣别的場景是感人的。它甚至會使觀衆産生一種錯覺,似乎婚外戀也不是那麼地令人憎惡?

不置可否,這是整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場景。它所表現的是最純粹、難舍的感情。


《廊橋遺夢》這部電影被奉為經典,是因為它通過藝術的手法,将人的欲望和出軌後的心路曆程細膩地剖析了出來,并呈現于熒幕之上。

成就經典的,不僅是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4天的短暫相處締造了永恒的愛情神話,而且也是弗朗西斯卡在理性的思考後,她選擇了自我隐忍并保全了家庭的完整。

可以說,弗朗西斯卡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但稱不上是一位合格的妻子。

...

直到丈夫逝世的1979年,她心裡愛的始終是羅伯特,這對于蒙在鼓裡且一直深愛她的丈夫而言,是殘忍的。但我們又無法就此過多苛責她。

最初得知母親出軌并暴怒的兒子,在看完母親的日記後也理解了她,并反思了自己在婚姻中的不足。回家後,他主動向妻子道歉并擁抱了妻子。

而女兒則鼓起勇氣向丈夫提出了離婚,為自己二十多年的不幸婚姻畫上了句号。

弗朗西斯卡的遺物,為兩個子女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往事,同時也重新開啟了他們的人生,這也稱的上是一份有價值的遺産了。

最終,弗朗西斯卡的骨灰如願撒在羅斯曼橋下。她在生前将生命留給家人,死後将自己歸還給了羅伯特。

...

誠然,愛情可以自私,但卻需要遵循公序良俗。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它不應該建立在傷害家人的基礎之上。

況且,有些愛情看起來很美妙,但它可能隻是建立在遠離人間煙火的世俗之上。一旦跌落凡塵,被柴米油鹽的生活所浸染,久而久之,也會生變乃至最終消失。愛情之所以美好和難忘,或許正在于它無法結果的刻骨銘心。

行文至此,文末就以唐代張籍的一首《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作結。

希望不論是電影《廊橋遺夢》還是這首古詩,都能使你對愛情和婚姻有進一步的認知和感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