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1
第4️⃣部雷乃。
影像的質感從始至終使我聯想到《很可能是魔鬼》,詭異的電子樂音效籠罩着全片,絕望陰郁的末世氣息,疏離和冰冷色調,走向死亡的叙事體例。
看片名時沒想到是科幻片,但這種科幻背景實則加深了影片的感染力與哲思濃度。科幻穿越為外形,回憶的回溯式拼湊為實質。
如果是今天拍的電影也就不驚奇了,然而這是在68年的科幻片-領先太多了,在此之前或許隻有《堤》可以媲美。縱然本片還存在缺陷-至少完成度欠佳-但足以令人一震。
科幻題材下人物設定和終極關懷的主題仿佛《獻給阿爾吉侬的花束》,男主和一隻小白鼠共同經曆實驗人生,相依為命,相伴而終。
随機穿梭于過去的設定,則和五十年後的《暖暖内含光》不謀而合,但後者由創傷到浪漫再回到現實,顯然氣氛有些暧昧和美好。
男主同樣深陷于《土撥鼠之日》式的循環困境,但從泥沼解脫的唯一途徑在于自殺而非救贖重生。或許可以比拟《盜夢空間》中陷于夢的深淵的妻子,絕望而無助,終于訴諸自殺了結。
影片對回憶進行了一番走馬燈式的追溯,且比《薄荷糖》考古學式的倒叙串聯更進一步,比《廣島之戀》那充滿着呓語和撫慰的疏離和碎片式表達更進一步。重複和任意的閃回方式,不僅打破連續性剪輯,且在視聽上實現了根本上的-蟲洞般的-時空跳切,徹底拆散因果結構,徹底打破線性叙事和三一律。對創傷的撕裂和展開有如閃電般,人物像跌撞在抽象的“馬裡昂巴德”迷宮,折返于人生的隧道,宛如臨死之際檢閱人生,最終達到真幻交疊的迷惘之境。尤其最後一幕令人震撼且動容,男主奄奄一息時睜開雙眼,仿佛恍惚間重新經曆了一切,啞然落淚。
此外,影片還包括許多潛在的主題:時間和永恒的關系。被困于循環,影射現代生活的荒謬。
ps.對近日創作有啟發。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1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2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0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8
選角/表演/場景 7.7
25.8.9-10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前言:說來坂本龍一,耳熟能詳卻從未了解過其人。在他辭世後兩年,那股崇拜和悼念的風浪漸退,我找來四部影片觀看。其中兩部是他的音樂會現場-《異步》、《傑作》,另外兩部是紀錄片《最後的日子》、《終曲》,在此整合。1️⃣坂本龍一:傑作B7. ...
劄記
B7.4繼續戈達爾,就要創新就要叛逆!叙事方面,大體和《随心所欲》一樣是分幕的。而又以段落織就如波浪般起伏、碎片化的,一幕幕交叠。依舊是散文電影,風格已經融入了内容,雖不乏有負片等實驗(戈達爾何時不在創新呢?),但風格已經趨于成熟了 ...
第一部蔡明亮
B+8.1第一部蔡明亮,也是其處女作。沒想象得那麼神和邪乎,算是守正出奇的作品。叙事風格是散文化的,注重神韻和氣氛,情節基本是一些小事的積累。風格并不前衛也不算驚豔-因為缺乏叙事的鋪墊,沖擊力并不猛烈。反倒是視聽上嚴密精準的匠師把持 ...
觀感劄記
B+8.2從憔悴的面容開始,令人不忍。最後三年的曆程,平靜而悲戚,透過日記和相片記錄下輝煌人生淡出的過程。我有些好奇。當一位如此莊重和從容的人遇到死亡的判決時是什麼反應。一位業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的成功藝術家,在面臨要喪失一切的情況 ...
100年的邂逅-《淘金記》大銀幕重溫/賈樟柯映後
B+8.1前言絮叨:年初曾初看,今天恰逢活動場再看,看前略讀了巴贊的文章。正值影片100周年紀念、電影130周年,重溫百年前的迷影夢。卓别林-夏爾洛是永遠鮮活的銀幕形象,百看不厭的神話。中途小困,幾次打盹。台下笑聲叠起。ps.修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