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2
久仰,正好在夏日搭配《忧郁的热带》观看,文字和想象得以具像化。
佳作无疑,值得肯定。(虽然不闷,睡了半小时后重新看;中间还因为吃饭打断了。)
别样的公路寻旅探险,既是作为使者的科学考察也是梦的探险和自我找寻之旅。沉浸感很强,观感不错。对于一部第三世界新电影而言,完成度较高甚至有些趋于常规封闭了,情节似乎还是有俗套观念的残余在先。对历史和日记的记载取材,应该说没有问题,但虚构的演绎有时候过度有时候又落入窠臼。但相比美国式的《与狼共舞》要切实许多了。取景和表演甚至都尽量还原和贴合客观真实,很想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即便如此似乎仍不够自然,而黑白的色调也是出于复古的目的?根本上是神秘的超验力量仍未深刻到主体感知的维度-像《布米叔叔》那样,而更多仅是停留在神话叙事和历史寓言的呈现。
核心母题体现在文明初遇的场景,观念、信仰和认同的差异冲撞。
地理环境上,沼泽和雨林孕育着疯狂和梦想,对自然的敬畏和禁忌,规矩和方寸。
烧毁亚库那-自杀般献祭的行为,不知道为何令我想到乡愁中的多米尼克,在那个土著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奇迹和信仰的力量。
站在历史和现代的断崖,依旧有轮回和转机,的确有《百年孤独》的印记,以及社群中原始而纯粹的政治性。包括无梦症和百年孤独的失眠症也有所吻合。
真幻交织,梦和现实交汇,记忆和遗忘交替。梦比现实更为真实,梦幻和直觉的真实比实证和经验的准确更高,这是西方人所无法企及的。
两则故事、两重时间构成的平行张力,空间和时间重复的即视感。(就像《武士和女俘的故事》)普天之下无新事,一切故事都在反复重演。我曾经杀过你,在40天、40年等等以前,这完全是《小径分岔的花园》的结尾。
结尾的彩色镜头很震撼,无异于“阿莱夫”,只是依旧略显生硬,有些说教气。
很多符号化意象:Yakruna亚库那,古拉卡圭,豹子与蛇(西方殖民者和土著?)。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1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4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3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1
选角/表演 8.3
25‘7’17
值得二刷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二刷观感简评
A-8.4本次观影全神贯注,丝毫不觉得枯燥或冗长,只恨结束得太早。二刷更感受到其流畅和一贯性,看似松散的布局下实则完成度和整体性如此之高。尽管仍旧并非完美无瑕(不是指细节的而是整体性的),但更能体会到其中情感和质感很纯很美,也学到了 ...
简评
正午显影B+7.9回看阿彼察邦早先的作品,已有风格的雏形但又远没有那么精良,更为自然和开放,有种朴素大方的美,丝毫不做作。这种灵动和轻盈的气质在此后则愈发罕见了。纪实与戏剧性兼备,故事由角色的自述而非演员的演绎来推动、操纵、编写。依 ...
观感简评
B+7.8/7.9在我看来是中规中矩的二流佳作,没有真正的深度和新意。(左右的人占座还交头接耳,哄堂大笑,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可笑的。)开场揭露的矛盾一边是酒精代表的激情新生代,另一方面是被漠视的边缘化老顽固。当看到男主落寞沉腐死寂的生 ...
简评
A8.5远超预期。虽非多么伟大完美的作品,但打动我了,也找不到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值得五星。首尾的红外滤镜质感惊人,结尾的公路镜头孤独寓于霓虹的街景,颇有《出租车司机》和《春光乍泄》的味道。ps.这么精彩的电影居然有人打呼噜。自开头起 ...
A- 一刷8.45,瑕不掩瑜。二刷8.3/8.4,依旧是佳作。观感和简评大银幕的清晰和沉浸感、被淹没的体验是难以估量的,能够放大现实的真相,有着无以言表的感染和说服的魔力。(30-60分钟睡了)前半程略显平缓累赘,后面情节更为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