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迎來了多隻大熊貓的回歸,在這樣的輿論背景下,《熊貓計劃》無疑是一部緊跟熱點的産物。近年來,緊扣社會熱點已成為影視創作的一種趨勢。例如,在《孤注一擲》取得票房佳績、緬北電詐話題引發廣泛關注之後,市場上陸續湧現出大量圍繞詐騙主題的影視作品。對于大部分創作者來說,似乎離開了熱點便難以博得觀衆的關注。《熊貓計劃》正是依托這一策略,最終收獲超過3億元票房。
然而,這部電影幾乎缺乏實質性的叙事結構。故事的核心情節相當薄弱,講的是一位身份不明的中東人執意想要得到一隻熊貓,不惜雇傭武裝分子洗劫熊貓研究中心。在一系列追逐與對抗後,正義一方取得勝利,并揭開反派的真實動機,他之所以策劃這場行動,是因為身患白血病的女兒太愛熊貓,而這個中東人又太愛女兒,一切都是因為愛,感天動地的大父愛!

這部電影屬于那類僅從文本角度進行剖析,隻會讓分析者自身陷入更大的困惑,或感覺到智商受到了侮辱的作品。如此單薄的故事結構幾乎無從展開讨論,更難以從中提煉出任何值得探究的思想或新知,這方面比導演上一部《哥,你好》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還是需要嘗試從劇情之外的角度,去重新審視這部電影。
自2012年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以來,片中高度拟真的老虎特效不僅拓寬了觀衆對視效技術的認知,也在業内赢得了高度認可,最終斬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這部電影的成功引發了一股“拟真動物”的潮流,推動好萊塢在後續作品中廣泛應用CG技術打造逼真的動物角色。2019年,這一趨勢達到頂峰,如《獅子王》《貓》《小飛象》等影片紛紛采用該技術,但成效不一,口碑亦呈現兩極化。
《熊貓計劃》中的熊貓同樣是CG技術的産物,這是客觀現實條件之下的必然結果。出于保護大熊貓及拍攝安全的考慮,演員無法直接接觸真實熊貓,因此隻能依賴數字技術構建動物形象。然而,如何在技術層面平衡“逼真度”與“觀衆接受度”始終是一個值得探讨的問題。

CG效果下的熊貓在動作表現上的确高度接近真實,但其實越追求真實,反而可能越顯失真。現實世界中的光影變化、毛發紋理、肌肉運動都充滿了難以精确模拟的随機性,而通過CG,雖然能夠通過複雜算法進行計算,将任何細節做到面面俱到,卻難以完全還原這種自然的不确定性。即便視覺細節足夠豐富,觀衆仍可能在潛意識中察覺到“人為合成”的痕迹,使其難以真正融入電影的現實語境。
此外,影片在角色塑造上的問題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割裂感。熊貓的表現與真人演員的風格明顯脫節,在一群表演誇張、戲劇化的角色中,它反而顯得異常冷靜,甚至像是一個毫無互動感的靜态符号,大部分時候都是自顧自地發呆睡覺裝可愛。熊貓的存在僅僅是推動情節展開的道具或吉祥物,而非真正參與了故事的發展,缺乏叙事能動性。如果将其換成任何其他珍稀動物,如大象、白獅或北極熊,劇情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導緻有種為了講國寶而講國寶的感覺。

動作喜劇演員與小品演員在表演模式上的差異,使得二者在同一部影片中可能産生明顯的表演不兼容性。成龍的表演風格依賴精準的身體控制,以肢體動作制造笑點,甚至可以在完全脫離台詞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喜劇效果。他通常被置于不可控、危險或荒誕的環境中,但憑借敏捷的反應與巧妙的動作設計,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困境。例如,在熊貓館的打鬥戲中,他仍然沿襲了經典風格,随手抓起身邊的道具,将随機性融入動作編排,使整個場面既緊張又富有戲劇性。

相比之下,史策與魏翔的表演方式則更依賴語言和表情,他們的喜劇效果往往建立在台詞的層層遞進和包袱的精心設計之上,通過台詞的鋪墊、重複或誇張來營造幽默,在動作表達方面稍弱。放在電影當中,會多一層精心設計過的算計感。例如,魏翔在影片中的“第二杯半價”梗,與同為開心麻花的常遠在《人生路不熟》中,購買兩輛車時被馬麗質疑“第二輛半價”的橋段如出一轍,可以說是同一個包袱。這種表演模式與成龍所代表的動作喜劇的自然流動性存在差異,使得影片在節奏與風格上呈現出不小的割裂感。

這部電影選擇讓成龍來出演,本身就有很深的心機。近年來成龍出演的電影不斷在緻敬過去的自我,2024年已有《傳說》,給成龍用上CG換臉,“複活”年輕的他。《龍馬精神》是這種緻敬的巅峰,以龍虎武師的身份來緬懷過往的黃金歲月,并感歎當下的不滿足。
在這部《熊貓計劃》中,成龍竟然直接演繹成龍自己,他作為一個國際意義上的superstar,讓所有人包括反派都願意跟他合照,得到他的簽名。發展到影片後半段,他仍不願放棄懷舊的氣口,突如其來地提到年輕的時候拍戲,聽到action這個單詞,他就能夠變成刀槍不入的男子漢。
這種戲劇化的自我神話,無疑迎合了一部分觀衆對成龍經典形象的期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角色塑造,使電影的叙事層次趨于單一。長期依賴懷舊這一手段,不僅讓成龍的銀幕形象停滞不前,也使得電影本身難以跳脫單純的符号消費,而無法真正向新的叙事方向邁進。

當然,這畢竟是在國慶上映的一部合家歡電影。很多人會認為合家歡電影可以沒有腦子,畢竟面向全年齡段的觀衆可以完全擯棄劇情邏輯,隻要讓觀衆感受到快樂即可。不過合家歡電影的簡單并不代表愚蠢,優秀的合家歡電影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當中融入巧妙構思以及與時代風氣相匹配的情感共鳴。
《熊貓計劃》就像是十幾年前的片子,肆意地将現實的一切打造成主題公園,卻沒有關注到熊貓本身,以及熊貓背後所承載的,對當今中國人來說的文化含義。
個人評分: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