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
很难界定属于什么类型,爱情/音乐/传记片?
因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类型片,表达方式也很新颖,难以直接评价喜不喜欢。
情节十分简单平常,视听语言却异彩缤纷,不过也不能简单说有故弄玄虚之嫌,形式内容还是不可分割的。视听的魔力效果的确起到了渲染情感氛围的作用,但仍旧是一种基于侧面的对心理活动表现。因而的确比情节相似的《卡蜜儿》要简洁许多,还获得了一种奇特的纵深的质感。
本片最奇特的一点莫过于大量画外的音源使用。歌剧和交响乐搭配人物外在的沉默,成了人物的内心声音和写照。
不过有趣的是,这和我刚读的、布列松在访谈中提倡的恰恰相反。“不要音乐,当然,除了用可见的乐器演奏的音乐。”我说:“噪声应该成为音乐。”我想说的仅是“不要无中生有的管弦乐”(每部电影里,当有音乐出现时,我们完全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我们就会以为自己身处剧院;但当我们在乡下时,没有任何理由听到剧院里才有的管弦乐)。这点暂且存疑,保留态度。
此外还有对色彩的运用。神秘且具有现代感的冷色调和关于爱的主题总让我想到《飞向太空》。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7.9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8.0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8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7.7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8.4
25.6.2于卢米埃,全国艺联时光之镜影展。第一次来芳草地,实在有点目眩神迷,像“我的舅舅”一样不知所措,找了半天才到。
在大银幕观看很震撼,但小咪了会。
第一部基耶夫,第二部比诺什。
观感札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大银幕重温再评
B+8.2很不错的作品,有所回味,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或许是由于其克制吧,总觉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结构没有那么连贯,也没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灵之马》则更精巧甚至轻快。选角的形象和十分恰当和典型,表演则简化到甚至有点生硬刻板-尤 ...
吐槽简评-张艺谋何以至此?!
评分:C+前言:克服万千犹豫和困阻来到影院,却不料是一部烂片!失望至极。现在对影片的态度更为清晰也愈发偏激和挑剔了。忍着要吐的心情硬是没挺住,看了四十多分钟果断离场,就当花钱买罪受了。玷污眼睛、浪费时间。(影院不少笑声,看似在国外的 ...
大银幕重温-再评《红高粱》
评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当初在老家大棚里拿着pad看的,体验很一般,这次终于在大银幕重温。时隔九个月,对电影的理解果然发生了质变。评析:大银幕上观看,优点和缺点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剧作的痕迹比较重。这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