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第一部戈達爾後期作品。暫且打三星,無法理解隻能感受。(說出來的都是nothing)無法感受那就不分析了。
整體上比較清奇,很有實驗性。論文電影a study。
黑幕和分屏,内在和外在聲音的交織,(回音)多聲軌的運用是最大特點。畫外音究竟是誰的?詩人,戈達爾,莎士比亞?還是畫外聲軌模拟各個人物的腦内聲音,還是二者僅僅平行複調。推動力大概是内在頭腦風暴,所以可以歸入意識流。
大量的詩句,不是作為旁白而是劇中的寫作者。
現實和劇作李爾王的互文,隻是沒讀過原著難以理解。融合了繪畫、音樂、文學……盡管在我看來是大雜燴的嘗試。有些玩過了,比如放個海浪和《海浪》,這種實驗有意義嗎?反電影的傳統反到開辟的地步了。雙峰缺乏内在性?是否缺乏嚴肅性?
ps.影片對實驗電影祛魅了,映後對異見者等理論研讨也頗失望,感覺要找新方向了。雖然不能說沒意義,但無法吸引我又何苦為難彼此呢?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7.0 B-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0
25.7.6線上,異見者映後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評分:A-8.3背景、主題與叙事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家庭日常生活作為切口-甚至是一個孩子的遭遇-折 ...
評析-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B+7.6簡評:看的第一部羅西裡尼,受到巴贊的直接推薦。中規中矩、有闆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來沒有顯著缺憾,卻難以看到真正的創新。曆史價值不亞于藝術價值。雖然有明顯的劇情和制作,未擺脫情節劇的刻闆程式;但需要承認在其略顯機械的結構編 ...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