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0
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呂弗,略有失望。感觸不多,沒有太多驚喜,無法認定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樣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剛拍出過《四百擊》的特呂弗,手緊一點遂打三星。用戈達爾不太厚道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呂弗從來不懂電影,《四百擊》之後他不過是在講故事罷了。”
雖不是典型的懸疑/黑色類型片,但采用了點倒叙解謎的手法,實際上仍是關于男女關系的核心問題。(特呂弗在訪談中正巧印證了這個觀點:我不是要拍一部美國電影,我隻想重現“黑色系列”小說的氣氛、筆調、詩意,但影片的重點仍是呈現男女關系)
情節走向還是有些傳統和狗血,能看到黑色電影和類型片的影子,如《擊斃傑西》,但台詞和表演則比較真實。
在連續的劇情中插入一些“畫框”-如匪徒發誓後接着一個老太太倒地的鏡頭-實在滑稽搞怪,離戈達爾行雲流水的的散文電影還差太多。(特呂弗果然也對此猶豫不決,他說他曾聽憑他人的意見反複增删,最終抱着實驗的心态保留)
畫外音充當不善言辭的鋼琴師的内心獨白,尤其和女主走在一起時那種情欲在聲畫張力中呼之欲出。
影片講述的不過一個好人如何被推向深淵,此種題材和主題的電影太多了,從最初的黑色電影到現代的種種存在主義作品。而本片重點既不在懸疑也不在對社會的反思,無意揭露根源是近墨者黑還是命運無情,甚至個人的悲劇都被淡化了。對人物及其遭遇的處理始終很克制,直至最後雪地上戲劇性的一幕,所有的沖突才被槍聲了結。(再次和特呂弗所見略同:“有時一部電影隻是為一個畫面而拍)男主劫後餘生,再次做起了鋼琴師。
ps. 男主有點像特呂弗,女性角色臉盲,歌曲小草莓很棒。
pps.繼續補特呂弗。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6.8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6.7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6.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6.8
25.8.12-13,投影儀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簡評
B7.5-雖然絕對不算多麼精緻的傑作-略顯單調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歡,很純粹的片子,三星半。一個月以來每周找資源都以譯制片失敗告終。等待了三周以為找到了資源,結果依舊是俄語譯制片加英俄字幕,無可忍受。終于看上了繁體中文字幕版-即 ...
大銀幕重溫再評
B+8.2很不錯的作品,有所回味,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或許是由于其克制吧,總覺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結構沒有那麼連貫,也沒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靈之馬》則更精巧甚至輕快。選角的形象和十分恰當和典型,表演則簡化到甚至有點生硬刻闆-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