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中規中矩
母親節和母親一起看的,也是阖家團圓的一天,剛和各路親戚們告别。
比小津和《幻之光》甚至是《童年往事》更輕靈,比《橫道》則更為傳統和嚴謹,沒有阿彼察邦的自然和靈氣,沒有《燦爛人生》的厚度和廣度。
觀感:
對我而言還是太過平淡和輕巧,看多了容易審美疲勞。可以用帶有溫暖的濾鏡撷取這些,但是生活不止美好的點滴。舒心但談不上喜歡,不知道是口味問題還是功力尚欠缺火候。不過适合作為茶點調劑,不用多想,看了就忘也挺好。
這個時期的是枝裕和大概介于一流二流之間。一貫嚴謹又适可而止的風格,對生活細微的記錄,無論視聽還是内容都略有匠氣痕迹:輕音樂的bgm、封閉構圖…
油畫風、散文化,日本城郊,生活氣息。小清新,小遺憾,小感慨、小确幸…
大緻和小津、侯孝賢一脈,侘寂美學。(沒看過成濑)主題依舊是生老病死和點滴小事,但沒有太多深度和力度,更多是流于表面的描繪。
特寫細節,表現情感波動和人際糾葛。從一個人/家族身上看到其一生的軌迹-過往和未來。
蟬鳴和風聲,飯桌聚餐,唱片記憶,山路與樹蔭,蝴蝶-亡魂…
日本的禮儀和委婉的文化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9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7.9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2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1
25.5.11于小西天
ps.第二部是枝裕和(此前看了大半幻之光,但毫無印象),後面準備看雜志專題。
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評分:A-8.0首先,談談标題“1951年的歐洲”。一個時間-1951,标志着戰後重建期的末尾,戰争的問題已經被轉化至次要位置了,無論是羅西裡尼——在拍完“戰争三部曲”後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現實問題——還是其他人都開始從戰争的陰霾中離 ...
簡評
評分:7.9和奧爾米《米蘭心事》、《工作》類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異域風光的魅力-獨屬于意大利的街頭風情和城市景緻,也有着與之對應的人物内心氛圍和情感糾葛。精巧嚴密的情節同紀實性的風格完美融合,戲劇性以難以預料的方式恰到好處地蘊釀 ...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80周年紀念-兼評羅西裡尼“戰争三部曲”
公衆号圖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趕在今年此時才觀看羅西裡尼,實在是緣分和命運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現實主義運動開山之作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誕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獻祭評分:A-8.3背景-主題-叙事作為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以戰後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