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B7.2,维持四星。
前言:
两年前刚出的时候在电脑上看了。那时候只觉得一般般,有些尴尬蹩脚,纪实和戏谑都不甚自然,更别提被理想主义精神打动了。
正值资料馆发布本片加纪录片活动,而我无奈没抢到票,愤懑之余拿出此片一探究竟。当时阅片量十几,如今以影迷的眼光重看是否会有所改观。
观感:
这次不但祛魅了,也理解了影片的架构和表达方式。应该说想法不错,表达方式则是夹杂着不足和可圈可点之处,总之还不够纯熟,但放在中国当代电影背景下着实是一部佳作。
开始依旧进入不了影片,无法认同。认为不仅没有客观的纪实,亦没有好莱坞造梦那样的影像魔力,从配乐到叙事都显出一种自以为是、自我感动,实则虚伪做作。初看时完全没注意到所谓的镜头晃,这次则更发觉影片的剪辑-不知出于何故-过于频繁。
而方言男读现代诗,已经完全沦为俗套了。更何况近乎是强加的,突然在叙事中插入一段古典乐和散文化的蒙太奇剪影,十分割裂。频繁出现的古典或煽情音乐也不见得讨巧。
前半部是纯粹现实的-奇迹缺席-反神话的,而最后则是宣告了理想主义的英雄般胜利。堂吉诃德发现了他的驴子,至于梦境中的高曝光洞穴奇景,宛如《布米叔叔》。最后宛如《生命之树》、《蛇之拥抱》的镜头加分。
动不动就从理想猛然拽到个人情感遭遇,从宇宙万物回到个人伦理。最后也是从向外寻求外星人回归到自身意义的哲学叩问,从向外寻求谜底到回到自身。但结尾还是有些降格的说教,拆穿了谜题还要来一段升华。主旨就止于科学和人文找到了交汇,回溯到情感和思想的真实。
主角是一个严肃的理想主义者,不合时宜的科学主义者。台词语调始觉生硬不自然,有虚假的学究气做派。唯一试图理解人物的方式是把理想换成我对哲学和电影的执着和痴迷。我清楚地知道一个民哲除了受到鄙夷还有种种不甘。
而民科的视角(当科学成为信仰)和世俗妇女两个人互成映衬,每个人物都鲜活生动。恰恰是理想和现实的这重张力塑造了影片的基调。
关于电影对理想主义和社会现实这老掉牙的重谈,我认为对cliche的戏访仍旧是cliche。
对神经质的戏谑和赞扬,本质上是缺乏执着的信仰,才会借助所谓理想来说事。导演就是看中了噱头才理想加身,最终成名后还不是自己搞起了粉丝团又和黄璐在一起了。
至于本片是不是真的低成本我不知道,但至少指出了一条创作的道路-即便不够成熟也不够精纯。
唯一好奇的是群演如何表演的,有没有严格的台词,这要等看纪录片了。
影片本不应担此浩大声誉的,但正因为国内这样的电影太少了,或许得到认可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ps.看完后到外面冒着大雨跑了两圈,电影场景立马鲜活起来。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1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2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6.9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6.6
选角/表演/场景 8.0
25.8.12投影仪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写在后面:再反思:
影评已经出现许多问题了,需要沉淀思考下。
1用词不当,一方面是对术语缺乏细致深入的考察估量,往往陷入对术语和陈词滥调的堆砌中。趋于模式化的评估,无节制但表面化的对比迁移,陷入少数套话的重复以及自我表达的反复。观影作为投射和再现我生命经验的镜子并没有错,但应当延展生命尺度、激活生命力量,感受力不能退位。
2另一方面则是文学艺术修养不够,遣词造句的能力太弱;且哲学知识的积淀不足,文字毫无思想之魅,缺乏角度新颖的深刻洞见。
3观感和情绪的输出偏多,还夹杂着过度主观化的形容词。其次,观念过于琐碎,也是出于量产而不重质的态度。
4输出大于输入,观影压过了阅读,也就陷入了这样盲目的困境。影评沦为廉价的生产。
25.8.12
二刷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评析《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公众号图文版:“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导赏《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 微信公众平台引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析两部伊朗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导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处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后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观感-札记
简评:B-,6.5+第一次看了半截弃了,拖拖拉拉一个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没什么体会,只觉得形式过僵、故弄玄虚,实在空洞无趣。色彩、构图,画中画、框中框。极致的清晰和干净,(和作品中绘图师一样)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严格的控制, ...
建筑师的使命与宿命
评分:A-8.0这次观影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格林纳威,也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影。中途还对这部电影的价值有些许犹疑,直到结尾一刹生出顿悟之感,想起立鼓掌。作为艺术家传记,本片不同于《梵高》、《卡蜜儿》将叙述重心放在生平履历上,即便对私生活的 ...
随性吐槽
C+来晚了半个小时。旁边的人咯咯大笑不止,这样的影片有大银幕和互动是正常的,不过还是无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离场,为何要花费五十块和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投入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中?终于完全被淹没了,昏昏欲睡。从视听风格到内容完全无感,斯科塞 ...
《齐泽克》-简评和札记
A-正在读第一本他的书《斜目而视》,再来亲眼看看这位活生生的思想者,从不同的角度再度接近这位伟大的智者。依旧十分亲切的形象,然而今天也有因其伟人光环形成的遥远距离了,他在世却如同逝世。(容许我胡吹一段)他拥有举世无双的极端聪慧和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