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在中放。

很遺憾,其實還差20min沒看完全片,但親眼見到在電影史書背過無數次的第四代導演丁老爺子還是很值得紀念。

講實話,如果不是在學校放映廳,可能自己永遠都不會去看一部90s的主旋律電影。但相遇就是緣分,聽完了30min的映前思想交鋒,又看了2個多小時電影。丁導83歲了,但是思維還是很清晰,講起自己拍攝電影的過程仿佛就在昨天。講述拍攝過程中群衆的激動落淚,仿佛瞬間置身于那個年代。

不知道是不是期待太高,還是放映版本問題,總覺得電影語言其實還比較幼稚。。

大量的軌道移動鏡頭拍攝對話,正反打很少,視聽也沒有設計的痕迹。但是據丁導說從場景、美術道具都是盡可能還原曆史真實。其實本片作為故事片已經具有了圖像史料的意義。

最讓人出戲的可能是全程環境聲的缺失,動效也很弱,主要聲音就是ADR後的對白,幾百人奔走呼号的鏡頭,人聲卻出奇的小,讓人有種莫名的疏離感。而從片中動辄幾百人的群衆演員和道具場景來看,本片并不是個小制作(丁導自己也承認影片拍攝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至少有4個攝制組參與拍攝),而90年代初的制片技術也不是沒有環境音可以做——不談同時期的香港電影,内地其實當時也已經拍出了《紅高粱》這種視聽驚豔的電影,《藍風筝》和《霸王别姬》也幾乎是同時期正在制作。所以從技術方面,特别是聲音技術和視聽設計,本片真的乏善可陳。

另外談表演,可能是期待太高吧,總覺得王鐵成扮演的總理雖然外形相似度很高,但總缺乏一絲偉人的氣質和光暈。總理應該是複雜又迷人的、他一方面應該有超人的才華和智慧,另一方面應該有孩子般的嬌憨和浪漫(丁導自己說曾在十幾歲時與總理有過一面之緣,他形容總理眼神明亮,氣質卻像個嬰兒)。其實從曆史上看,總理的氣質最難拿捏,本來對影片期待很高,但是演員的诠釋太過于單向和片面,人物的複雜和立體性沒有表達出來,比較可惜。

最後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其實是影片的叙事結構和節奏也有問題,很多閃回看起來很生硬。而且可能囿于制片年代的問題,很多人物出場并沒有解釋,今天對曆史不夠熟悉的觀衆甚至不知道出場人物是誰,更别提人物前史和曆史語境了。而且叙事主線很不清晰,總體來看是依據時間線發展來編排故事,但是其中又依據邏輯添加了大量閃回。且不說近兩年的“我和我的xx”這類新主旋律電影,相比“三戰”這類邏輯完整、叙事主線清晰的主旋律影片相比依然落了下乘。這也是本片即使作為史料片在今天也不能夠廣泛傳播的一大原因吧。(年代并不是借口,相比同時期《藍風筝》的叙事,本片叙事邏輯混亂甚至不如一些紀錄片。)

這個片子以今天的審查制度其實是完全不能上映的,影片很多劇情直接涉及了文革,對林彪和四人幫人物有直接的展現,甚至第一場戲就是總理在陳毅批鬥大會現場發火護住了陳老總,很多在當時習以為常的場景和對白今天看來具有某種奇觀性,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