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由羅德裡戈·科爾特斯于2009年執導,該片為導演的第二部長片,制作成本約300萬美元,全球票房約1900萬美元。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伊拉克的美國承包商保羅醒來的時候,發現周圍一片黑暗什麼都看不見。經過自己的不斷摸索,發現手邊有一個打火機,一把小刀和一部手機,而自己仿佛是被關在了一口棺材中活埋在了沙漠的某處,從而開始摸清原因拯救自己的故事。

...

首先,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一場一故事的電影,在這之前也會有《狙擊電話亭》這種專注于一個人物的電影,但無論如何也有出場的角色。而這部《活埋》所有除主角外的角色都隻是出現了聲音,整部電影觀衆目光所能及的隻有主角在棺材裡“蠕動”。甚至這部電影中出現的角色聲音都是由一個聲音演員完成的。接下來我會就其開頭的簡單視聽氛圍分析、後續故事的鏡頭設計特點、幕後的拍攝技巧三個方面來解讀《活埋》為何能夠塑造如此壓抑的氛圍感...

...
整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

我們通常說第一個鏡頭往往就奠定了本片的基調,從這個鏡頭便确定了整部電影在黑暗中求生的開始。在保羅的不斷掙紮下,5min41s時影片出現了第一次剪輯,6min8s保羅終于念出了本片的第一句台詞“Help” 觀衆也終于能看到不同角度下的保羅,此時打火機微亮的光隻能照亮人物一半的臉,我們始終也無法窺探棺材的全貌。

...

直至8min40s我們通過導演的一個環繞鏡頭終于徹底了解了整個棺材的構造,也終于知道主人公所處的一個位置。至此本片的序幕部分結束,在這一部分主要将觀衆和保羅放在同一起點出發,一同摸索着自己被困在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鏡頭因為區域的未知自始至終都處于特寫的狀态,影片從這一刻就在傳達危機和壓迫。

後續故事的鏡頭設計特點

在把觀衆和保羅丢入這個棺材之後,我本來想用起承轉合來分析接下來的故事層次,可是我發現接下來我一直在跟着保羅的心境來起伏,這種失望和希望此起彼伏的狀态就是接下來導演玩弄或者說掌控觀衆情緒的重點。

在9min34s時,引出電話這一重要道具,由此開始進入“小小的棺材,大大的陰謀”的叙事模式。在保羅拿到電話後給包括但不限于家、老婆、FBI、911、CRT公司、美國政府、伊拉克人質解救小組打去電話,但不是沒接就是毫不作為。直到保羅打給了綁匪,注意此刻的鏡頭角度罕見的以一種棺材外的偷窺視角來拍攝,我們隻能從縫隙稍微看到保羅的神态,這也代表了綁匪的神秘感。

...
打給綁匪時的棺材外“偷窺”視角

也是從11min15s接電話開始影片才出現了低沉的配樂,鏡頭也變成了很超現實的180度俯視整個棺材内的場景,此刻觀衆像一隻眼睛一樣注視着保羅,身份從跟着保羅一起仿佛變成了美國政府的漠不關心。

...
俯瞰

在20min左右,綁匪給保羅設定了9點前500萬的目标,此時人物開始出現除了生存外的困境和唯一的解決辦法,但鏡頭好像絲毫沒有給保羅和觀衆一絲希望的機會。在知道結果後保羅陷入了深深的失望,鏡頭也是一個緩慢的拉鏡頭拉遠棺材。

...

之後的情節就是将觀衆玩弄于鼓掌之間,無論是人質解救小組告訴保羅被在乎的希望,還是不斷陷入的沙子造成的絕望,我們一直在跟着保羅去沉浸式感受被活埋的感覺。

...
制造混亂感的360環繞拍攝

...
光大小帶來的人物希望大小正比

...
有節奏迫近的鏡頭景别幕後的拍攝技巧

《活埋》雖然表面講的隻是一口棺材裡的一個事情,但是我們能從很多鏡頭中找到蛛絲馬迹,棺材從開始的閉塞逐漸變成了後來的擴大。

...

...

...

還有太多太多,就是這些才讓這部電影的完成度變得很高,不單單是題材才讓觀衆深刻感受到壓抑的感覺,更多的是導演這種“初極狹到豁然開朗”的設計讓觀衆真正的沉浸式。

這是我時隔6年再次觀看這部電影,壓抑感已經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去沉浸着感受角色和人物的心境,也發現了這部電影更多不一樣的地方。對政府部門的諷刺于我而言隻是最普通的一環,更多的是人物在失望和希望之間的不斷跳躍,那種絕望感覺的實際視覺表達和讓觀衆一起沉浸的氛圍。

最後向所有人安利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