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岚下的青山總讓我想起小學課本的畫風

于是我們奮力向前,卻如同逆水行舟,不斷地被推回過去。

相較于《歲月的童話》,我個人感覺它的另一個翻譯更為貼切——《兒時的點點滴滴》。首先是影片大部分同通俗理解上的“童話風”是不着邊際的,甚至可以說影片絕大部分都呈現着關于現實或者說是對真實生活的回憶的特有觀感。

它首先就表現在影片所展現的日常生活的諸多回憶上:小學生活積極又滿是稚氣的整體輪廓、各類特色鮮明又普遍存在的“學生臉譜”、同家人相處的歡笑與刺痛乃至于像與同學互換食物解決參食、因避諱生理期而執意上體育課這樣的細節小事。

盡管國家與時代均不相同,但兒童的許多特質是共有的。故而影片中小學生活的這種隐約的熟悉感賦予了觀者獲得許多新的理解與感觸的機會。然而其中令我有所感觸的情節實在不勝枚舉,這裡不妨就做次二極管,給出兩個印象最深而類型又對立的片段。首先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夕陽小巷下的舊事,暧昧的暖色斜光下充斥着青雉羞澀的暧昧。磕磕絆絆又簡潔的對話:

“下雨天、晴天和陰天比起來的話,你更喜歡哪一個?”“陰天。”“我也是耶。”

它留下了影片中最令人難忘的鏡頭。而随後誇張式的飛奔登天更是将孩童的心情展現地淋漓盡緻的神來之筆。

另一段不那麼美好的回憶就是妙子因數學成績差而被母親二姐議論時的刺痛了。這種痛楚或許是每個孩童都或多或少體會過的,家人所造成的傷害才是最難以忘懷的。有趣的是影片中妙子的家庭成員似乎并不怎麼讨喜——冷峻專斷的父親和傷人的二姐。正是這種美夢殘缺的現實感破壞了影片的童話氛圍。

現實感的另一方面體現于回憶湧現的方式及其不加鋪飾的無聲作結。

各類回憶伴随着岡島妙子當下的見聞感受而逐次跳出,又無聲無息地就沒了下文。這種意識流的呈現方式正是我們真實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一些偶然而不相幹的事情發生後,我們卻會無端聯想到遙遠歲月的往事。但回憶終究也隻是時間海中殘存的隻言片語,不像故事那般有頭有尾,記憶中的人物結局許多最終變成了無迹可尋也不再在意的懸念。

正如主角的自言自語:

“我們好像是準備要騰空飛翔。不過現在想起來,我們或許隻是停留在一個拼命揮動翅膀的階段而已。腦袋裡揮之不去的五年級的回憶,是不是特意告訴我希望我再一次回首過去,重新展翅飛翔呢……”

對于妙子這樣敏感細緻的人,過去總是萦繞心頭揮之不去。但在影片最後,妙子最終卻也完成了所謂的蛻變,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我想譯名中的童話二字在這裡反而得到了最好的印證。童話的結尾總是“于是男女主角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了一起。”

本片也避開了去探讨更深層次的潛在矛盾,以留白的方式結束了這段稱得上溫馨的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