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三角》摘得金棕榈,遠不及《方形》帶來的文化震撼與社會沖擊,缺失的嚴肅批判,無法在電影本體上找到答案,于是引介西方現代思潮加以解讀成為必要。

1.男性與女性權力地位遊移的換位,最開始的一群男模,裸露上衣接受采訪,卡爾以被凝視的身份,女性化了其歇斯底裡的情感訴求,他的悲情三角是一種觀看與把玩的部件。而女模特雅雅占據話語上風,在兩性關系裡極具主動性。我們往往相信男人可以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然而遊艇上幹練的女船員,遠比大談政治笑料的船長,更有魄力。最後在孤島,也是女清潔工挑大梁,甚至讓卡爾以男性身體進行交易,這一點是瘋狂且反常的。

2.對自由主義的非嚴肅批判,對于世界的資源分配法則,在流落荒島的異托邦裡,成為重塑的對象,按勞分配與按需分配或按資分配,成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永恒的矛盾。也就是自由、平等、多元,這三個對立統一的命題,在電影裡給予了影像思考。這一點首先在人物上,比如賣屎的俄羅斯富豪,沒有蘇聯傳統,反而以利求物,嘲笑馬列,他機其具備左翼民粹主義修為,甚至拔落妻子屍體上的首飾,他是那樣荒誕不經,對流落的事件不予置評,他知道在這個階級固化的世界裡,他的财不會就此消失。在原始的洞穴隐喻裡,流落的四男四女不免回到力量統治的母性社會。

3.個人最喜歡《遊艇》,唯美且極具幾何切割感的廣角構圖,碧海藍天,陽光美食,遊艇一度成為資産階級揮霍享受的代言,他們依托遊艇這一移動的度假酒店,盡情享受生活。一種貴族精神的破碎,同樣是發生在晚宴,《方形》裡回歸原始的“獸人”(姑且)沖入宴會,對着有錢人一頓挑釁與毆打,在本片裡,則是讓承載着資本力比多的遊艇,颠簸在海面上,這是對《泰坦尼克号》的補充,是将那些暈船嘔吐無助的貴人,解構得支離破碎。他們吃着上等食物,喝着香槟,卻在馬桶裡苟且,這樣的對比諷刺,是充滿娛樂性生活化的,然而也就失去的設計的巧妙。

船長和俄羅斯商人的聊天是點睛情節,充斥着的政治笑話,引經據典,最後瘋狂飲酒,在船艙裡大放厥詞,說着社會主義種種惡名,實際上這個的沖擊不甚得力,原因是船長這個角色的塑造,缺少了變化,而卡爾全程沒有參與,所以有些叙事上的斷裂。

生産手榴彈的老夫妻被手榴彈炸死,酷愛和平的僞财閥,沒有給他們殉情的機會。

4.叙事上,一開始的男模與走秀算是引子,第一章可以說是對,兩人情感關系的考察與消解,最直接的危機是買單的問題,雅雅與卡爾在電梯口大吵,最後是卡爾的妥協,這個非理性的後現代情感關系,是擺脫不了男女的羁絆,卡爾提出的另一種友情,是不值得被他們肯定的。

第二章是一個颠倒的過程,是一種破碎的階級與群體分割,俄羅斯女人要求水手下海遊泳,這是打破身份地位的虛僞遊戲,就像皇後賞賜宮女沐浴華清池一樣僞善。

第三章上了荒島,一出好戲式的荒野求生,最後發現了通往外部世界的電梯,而那塊舉起的石頭,是否砸下,成為開放式的謎題。

最後的最後,卡爾狂奔在密林,樹枝森森,劃破皮膚,刺傷他的悲情三角,他去往何方,不得而知……在這裡的叙事,是反高潮的呈現。

5.對比《一出好戲》。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也是一群不同階層身份的人,由于世界末日,不幸圍困荒島,在曲折反複的權力遊移動,與人性遊戲下,以遊輪作為命運骰子,最後以回到精神病院的多元結局作結。

最直接的是世界末日這一大前提,在這個情況下,更能夠激發人性,一出好戲是在挖掘人性矛盾與真實,強調偶發的戲劇性,而三角,更多的是以客觀展現,不強求戲劇性。

不過各有各的味道,沒必要強行比較,至于荒島題材或者故事原型,有迹可循,不必去追根溯源找是否借鑒抄襲。

總之,金棕榈的質量沒有下降,魯本斯的技術也依舊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