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我英語老師Michael一起看的。
政治諷刺片,在冷戰期間拍攝,處處展現導演對美國資本主義,與蘇聯當時逐漸走向修正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态試探。結尾的表演堪稱一絕。
但唯獨缺點,女性在這部片子中隻成了權貴的玩物,女性形象的缺失,讓此片難以造就其政治上更為激進的立場,反而更像走向了一種傳統“反美”又或是帶有“反政治”傾向的結尾。似乎将這些意識形态都抛出來諷刺,而卻沒有一個自己主導的立場存在,這在我看來,是庫布裡克的一種妥協與膽怯。
下午和我英語老師Michael一起看的。
政治諷刺片,在冷戰期間拍攝,處處展現導演對美國資本主義,與蘇聯當時逐漸走向修正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态試探。結尾的表演堪稱一絕。
但唯獨缺點,女性在這部片子中隻成了權貴的玩物,女性形象的缺失,讓此片難以造就其政治上更為激進的立場,反而更像走向了一種傳統“反美”又或是帶有“反政治”傾向的結尾。似乎将這些意識形态都抛出來諷刺,而卻沒有一個自己主導的立場存在,這在我看來,是庫布裡克的一種妥協與膽怯。
當一個導演原本以文學來表達時,當他試圖轉向影像與聲音——也就是電影真正的領域——你會清楚地看到一種粗陋與拙劣(tawdry)。觀衆能夠感受到濱口龍介想要表達的部分,但那種效果隻是基于他個人創作體系内部的對比,而不是屬于“好電影”(g ...
奧列克桑德爾·杜甫仁科留存下來的第一部影片,以一種近乎滑稽戲的娛樂故事為核心,僅用三天便完成劇本,緊湊而成型。從影片連貫的流動方式中,我們幾乎能看到他在紙面上構思時的痕迹;而在這部25分鐘的作品裡,也已隐約閃現出他非凡的電影敏感性— ...
濱口龍介對電影史的回應在他的表達方式中有着堅實的映照,但歸根結底,它仍然落在了他所吸收并調适的不同文化背景之中。這裡我們看到了《随心所欲》(1962)的影子:片頭以一段色情影像為背景,穿插女主人公的特寫蒙太奇,以更為具體的方式加以審 ...
它在結構上更接近貝拉·塔爾1979年的第二部電影《電影馬克思主義》(CINEMARXISM),并延續了他1978年首作HOTEL MAGNETIZ中那種不可遏止的對白和結尾獨白的特征。我在塔爾的所有影片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延續性:盡管 ...
《牧師的遺孀》講述的是一位牧師個人成長的故事。三十二年後,另一位偉大的導演羅伯特·布列松創作了一個在某種意義上相關的故事——《鄉村神父日記》(1951)。這兩部作品在結尾都浮現出一個十字架的意象,引領着電影走向一種超驗的層面。德萊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