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會我問自己,我為什麼在看這個電影?好像我并不怎麼喜歡搖滾樂,也過了熱衷校園青春愛情的年紀,對夢想勵志題材更是沒有特别的青睐。
直到那個叫康納的男孩笨拙地唱起A-ha的《帶上我》,而且跟我每次一樣,都沒把高潮部分唱上去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這個故事有那麼一絲打動我。
接着它用形形色色的方式,不斷堅定着這種打動。直到最後我願意寫出這樣不顧邏輯的話:不管你對音樂多麼不感冒,在聽到他們讨論了好幾次Duran Duran,看到他們模仿邁克爾·傑克遜的MV後,都不可能做到無動于衷,因為那都是多麼讓人心跳的瞬間。
康納曾經是個毫不起眼的孩子,但當他像落魄少年墜落山崖,意外尋獲了音樂這個武器,突然間脫胎換骨,武功蓋世。他反擊霸淩,對抗古闆的校長,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掙脫破碎家庭的桎梏,努力用真心換得一顆芳心,終于迎着風和浪奔向汪洋大海和在彼岸閃閃發光的夢想。這一切聽上去多麼傳奇,但看在眼裡卻又是那麼可信。
這個電影裡有很多音樂和演出,但又不僅僅止于好聽和好看。歸根到底,它不是那種俗套的“音樂響起就改天換地,音樂可以戰勝一切”的單純勵志。音樂在這裡更像是隐喻一種獨屬于少年的魔法,它也很溫暖地暗示,這魔法可以不限于音樂。
十五六歲的少年需要一些信念,讓他們在最擅長奮鬥的年紀,去相信世界是值得奮鬥的。不是音樂,也可以是别的任何東西,重要的是,在你對生活感到茫然無措的時候,要相信那魔法确實存在,以及在它出現時用力去抓住它。
它也許是被誇大的,虛幻的,中二的,不被理解的,也許在你長大成人後回首,都不算多麼了不起的東西——但那都不太重要,因為你的餘生都會為曾經擁有過它而驕傲。
康納找到了音樂,他的人生從晦暗無光走向五彩缤紛。希望每個少年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魔法,每個青春都折射出自己的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