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片子,在看到第50分鐘的時候放棄了。因為我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也不知道導演在幹什麼。
打開這個片子也是沒有什麼目的的,随便打開的。開始的前幾分鐘在海上救援那部分其實拍的還蠻精彩的。很有點大片的味道,特效也還不錯。
然後就開始了長達40多分鐘的漫長又莫名的講述。說他莫名其妙,是因為除了鏡頭分配能看出來主角,完全不知道故事主線在哪裡。沒有頭,沒有尾,沒有高潮,鏡頭裡一群人,茫然的來來往往。
導演圍着救援隊這一群人,東一頭西一頭的不知道在說什麼。好像是要把每個人的背景都介紹一下。但是在放棄之前,也隻記住了兩個人,一個是男主人公和他的兒子,還有一個是在快樂大本營上表演鐵門檻的一個男生。之所以記住這兩個人,因為主角鏡頭最多,然後鐵門檻的那個男生,是因為他的故事莫名其妙。他為什麼不喜歡穿西服?為什麼一直拖着女朋友不去拍婚紗照?導演也沒有給出什麼理由,就莫名其妙的在尬講。
然後還有很大篇幅的介紹救援隊的日常。這些日常也沒有一條主線,穿起來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杠子的。看起來特别像那種隊員自己拍的随手拍,想起來就拍一鏡頭,想起來就說幾句話的感覺。然後,就把vlog發到網上了。
差不多看到30分鐘的時候,無聊到開始拿着手機翻。然後看到50分鐘的時候,就懷疑這是不是一個電影。電影不應該是講一個故事嗎?故事呢?50分鐘了,故事呢?
我就想……為什麼要看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然後就放棄了。
電影首先要講好一個故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導演沒入門
大家一直說的“電影感”是啥意思呢?為啥有的電影大家都說不像電影呢?電影語言裡通常是基于畫面、光影、剪輯來表達“意思”。在電影表達中,音樂、背景音或者靜音這些“聲音元素”的使用很重要,甚至有些時候比台詞更重要。之前管虎拍《狗陣》,因 ...
劉芬芳是最能體現導演審美和個人趣味的角色
《借命而生》裡的劉芬芳是最能體現導演審美和個人趣味的角色。從劉芬芳的塑造方法上,能夠看出來導演确實年紀比較大了,品味也停留在舊時代。他不能欣賞劉芬芳這樣的女性角色。劇集裡有個鏡頭表達了主線故事發生的年代,就是有個大廣告牌,上面寫着“ ...
對普通觀衆不太友好
昨天陪朋友一起看的《機動戰士高達:跨時之戰》,之前隻是看人拼過高達模型,完全沒辦法區分那一堆機器人有啥具體區别。隻是從電影觀衆的角度,看這個《跨時之戰》感覺這個電影就是一個“開頭”啊。後面應該還會有後續故事吧。會繼續出電影吧。或者跟 ...
導演不懂留白,也不懂基于行動和畫面叙事
對于電影來說,導演水平決定生死。從主線來說,《怒水西流》的原故事應該還是不錯的。母愛和法律的對沖,孤兒對于家庭的渴望與愛情的對沖,被母親忽視的缺愛女兒心底深處隐藏的渴望和欲望,被父親打到失聰後又被母親溺愛的精神折磨,又或者刑警隊長十 ...
編劇的觀念過時了
看完電影《我會好好的》之後,第一個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查了一下編劇是誰。九人編劇團隊,第一編劇是薛曉路導演。這就對了。因為這個電影的主線劇情有一股很濃郁的八九十年代家庭倫理劇風格。比如,對趙小滿和趙補金的父女關系的處理上,編劇的思維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