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純真的,可愛的,美好的,值得已經長大的人們無限懷念的。許多電影人都喜歡回到自己的故鄉來拍攝他們的孩童時代。在豆瓣電影排名第一的兒童電影是一部伊朗的影片《小鞋子》(導演:馬基德·馬基迪,1997年),豆瓣評分9.2,好于99%的兒童片,好于98%的劇情片。

...

哥哥從修鞋鋪取回鞋子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妹妹僅有的一雙鞋子弄丢了。為了讓妹妹幫他保守秘密免于爸爸的責罰,也為了妹妹能夠在上學的時候有鞋穿,哥哥與妹妹共享唯一一雙鞋子。于是,兄妹倆每天輪換着穿同一雙鞋子去上學。妹妹放了學穿着不合腳的鞋子跑回家讓哥哥換上鞋子去上學(在電影裡男校女校上課的時間不同)。哥哥最大的願望就是幫妹妹買雙鞋子,不必再因為等着鞋穿而總是上學遲到。

...

哥哥本打算跟爸爸一起去幫富人家的庭院修剪樹木賺錢之後幫妹妹買一雙鞋子,不料爸爸在騎車回家的時候發生意外摔骨折了,這對本就拮據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故事因為一次長跑比賽出現轉機,作為獎品,比賽的第三名将獲得一雙運動鞋。為了兌現對妹妹的承諾,哥哥決定參加比賽。在比賽快要到終點的時候,哥哥不小心跌倒了。因為害怕得不到第三名,他爬起身拼盡了全力卻意外地率先撞線。哥哥的老師把他舉起來,向他祝賀,他問老師是不是得了第三名,老師說他傻孩子,你是冠軍呀!大人物們給他頒獎,與他合影,哥哥卻因為得不到運動鞋滿臉失落。在電影的最後,面對妹妹熱烈期盼的目光,哥哥窘迫地搓着手一句話也沒有說,妹妹讀懂了哥哥的歉疚轉身走開了。哥哥脫下鞋底已經磨穿了的鞋子,将滿是水泡的腳丫子放進了水池裡,小金魚們遊了過來親吻他的小腳丫。

...

...

哥哥和妹妹不知道的是掙到了錢的爸爸已經給他倆都買了嶄新的小鞋子。爸爸媽媽通過辛勤勞動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哥哥妹妹一起為了一雙鞋子想盡一切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哥哥對妹妹愛護有加,即使遲到了被教導主任訓斥誤解,也不願坦露兩人共享一雙鞋子的窘境。妹妹沒有向撿到她的鞋子,比她的家庭條件更不濟的同學提出歸還鞋子的要求。同學失明的父親撿到那雙鞋子後當作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女兒,女兒才把自己更加破舊的鞋子扔掉。同情與憐憫在這樣天真無邪的孩子面前是廉價的,無力的,孩子們甚至不會理解大人們如此泛濫的情感。

...

我的小時候沒有經曆過像電影中表現的如此困頓的境況,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小小願望。小時候穿的鞋基本上都是手工鞋,鞋底是千層底,鞋幫是用漿糊糊起來的幾層棉布之後進行晾曬,最後像硬革質地的鞋幫。每次剛穿新鞋的時候都有些擠腳,但是等新鞋穿軟了之後就會越穿越舒服。一開始我最期待穿新布鞋的時刻,即使穿起來特别費勁又擠腳,需要一個人提着鞋幫,一個人使勁蹬,但畢竟穿的是新鞋,走路都開始小心翼翼起來。後來有小夥伴們開始穿那種白的亮眼的運動鞋,我又開始期待擁有一雙不是手工制作而是商店售賣的膠質鞋底白色鞋幫的運動鞋。小孩子的要求總是明确清晰,我要這個,我不要那個,但也總是特别容易滿足。當我們習慣了社會發展帶來的舒适與便捷,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某種東西時,也許有一刻也會恍惚,做個孩子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