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電影類型中,我偏愛家庭片,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更是我的心頭好。實際上是枝裕和有一位在電影上的啟蒙老師,他就是是華語電影大師侯孝賢。他曾多次表示如果沒有侯孝賢,自己也許就不會成為導演,在第一次看《童年往事》時有種說不出來的親切,一邊感動,一邊想這就是我想拍的電影。

...

從左至右:賈樟柯,侯孝賢,是枝裕和


...

《童年往事》日本上映海報


《童年往事》是侯孝賢執導,1985年上映的作品。電影開始有一位中年男人的聲音叙述,那是導演自己:這部電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記憶。故事的主人公和講述人叫阿孝,阿孝一家是民國36年随父親從廣東梅縣遷來台灣的,父親在台北教育廳任督學。全家住在氣候潮濕的新竹,父親得了氣喘。在阿孝小學一年級時,為了父親的身體,全家不得不搬來台灣南部的鳳山。祖母對阿孝特别好,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邁着小腳到處去喊他吃飯,祖母講客家話,“阿孝”聽起來像是“阿哈咕”。

...

小學與初中時期的阿孝,調皮搗蛋。跟夥伴們玩打彈珠偷了家裡的錢買來彈珠埋在大樹下不料被人偷去,被母親教訓;等着修電線的工人完工後搶着去撿餘下的邊角料拿去換錢;有償幫助同桌與前後桌考試時作弊,賺到幾毛錢後就拿去買生煎包。

...

阿孝的祖母已經80多歲了,沒事的時候總是坐在那裡疊銀錢,說以後帶到閻羅王那裡用。外祖母總跟阿哈咕講,阿婆帶你回大陸好不好啊,回祠堂拜祖先。沿着大路走,過了河壩,就到了梅江橋,再走幾步路,就到灣下了。一天,祖母終于拎上包袱帶着阿孝走上了回大陸的路。一直走到中午,在一家小吃店裡吃飯休息時,祖母用客家話問小吃店的阿婆,梅江橋在哪裡,可台灣本省的阿婆跟她的孫女紛紛搖頭,她們聽不懂祖母講的話。于是祖母領着阿孝繼續趕路,路上碰到了好多芭樂樹,阿孝跟祖母采了很多芭樂。在農家歇腳的時候,阿孝洗着摘來的芭樂,祖母随手撿起三個扔起了雜耍丢。

...

父親常年氣喘,在阿孝考入高中後,身體境況急轉直下,在一個停電的傍晚,離開了人世。在父親的葬禮上,母親哭天搶地,姐姐坐在一邊輕聲啜泣。阿孝卻表情呆呆的,側耳仔細聽着守靈的鄰居們說起靈堂怪談,要小心看着不能讓貓進屋裡來,若是從亡者身上跳過去,亡者會立馬坐起來的。父親因為得病怕傳染給孩子不跟他們親近,孩子們可能覺得父親淡漠。阿孝對父親的死亡表現得無措,懵懂和慌亂,他不知父親離世會帶來什麼。

...

少年阿孝的身體開始變得結實強壯,跟兄弟們在街頭拉幫結派,暗戀起那位漂亮的女同學。祖母還是隔三差五的坐上人力車讓車夫載着她回大陸去,車夫隻好在小城裡兜幾圈之後再把祖母送回家。母親也開始給姐姐物色結婚對象。阿孝的心思則多半花在叛逆耍弄老師,與不屬于自己幫派的孩子打架鬥毆上。

...

一個下雨天,阿孝坐在窗口唱着情歌。姐姐要嫁人了,母親幫她打點出嫁的嫁妝。姐姐讓阿孝不要再唱了,媽媽在講話,阿孝停止了歌聲,看電影的人彷佛跟着阿孝的視角靜靜地聽着母親談論着她的陳年舊事。阿孝高中還未畢業,母親患上了喉癌,姐姐帶她去醫院治療之前仍然放心不下家裡,拖着虛弱的身體叮囑着大哥和阿孝照顧好兩個弟弟。經過幾次化療之後,母親越來越虛弱,最後也去世了。在母親的葬禮上,操勞了一輩子的母親即将歸于塵土,阿孝哭得撕心裂肺,比任何人都要痛。我相信有些人的長大是在瞬間完成的,也隻有長大了的人才知道長大那一刻是什麼滋味。從心底迸發的眼淚是向母親告别,也是向自己的童年與青春告别。

...

在整理父母親的遺物時,父親在留下來的自傳中寫道原本以為在短時間内就可以動身回去,所以買的都是一些用竹子做的廉價家具,因為覺得方便到時候好處理掉。電影最後,阿孝聯考落榜,暗戀的女生一家搬去了高雄,祖母也離世了。隻剩兄弟四人相依為命,看着收屍的阿伯幫祖母擦拭身體,阿孝的旁白再次響起:一直到今天,我還會常常想起,祖母那條回大陸的路,也許隻有我陪祖母走過那條路,還要那天下午,我們采了很多芭樂回來。

...

《童年往事》這部影片的英文名為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影片不僅僅描述導演的童年記憶,還關注着人的生與死。祖母與父母親一輩無時無刻不再盼望着回到故鄉,卻客死他鄉,在台灣長大的兄弟姐妹已把他鄉當作故鄉。死去的人永遠留在了那個時代,活着的人還要繼續生長。茫茫天地間,誰不是獨自遊蕩于世間渴望歸鄉的遊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