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仇與寬容的七級浮圖

——看《七個神經病》

 文=空語因明

    《七個人格變态者》或《七個變态人格》,這并不完全是一個關于人格變态的電影故事,更确切的,這是一個關于“複仇與寬容”之選擇的故事。它沒有重複“複仇是虛妄的”或“宣揚寬容與愛”此類的陳詞濫調。這個電影呈現了一座複仇與寬容構建而成的覺悟之塔,一座在虛妄與非之間的七級浮屠。

這個電影的主要線索人物是嘗試寫出《七個變态人格》的作家馬蒂和幫助他找到寫作素材的不務正業者比利。另外一個角色,即老人漢斯,對整個影片故事的主旨表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該影片正是通過老人漢斯這個角色,深化了複仇與寬容的選擇問題。

【該電影中的七個變态人格】

該電影中的七個變态人格,并不是宣傳海報中的那七個角色。每個人格變态者都在電影中明确标示了,以下按照順序列出。

1】一号人格變态者:代号為“方塊Jack”的連環殺手。[0315][4843]

這個連環殺手隻殺美籍意大利黑幫組織的中高級頭目或其他黑幫成員。他的得名源于他在殺掉一個人之後,都會留下一張方塊Jack。這種扔下“方塊J”的做法,就像殖民者标示地盤或觀光者留影紀念,用來做出自我标記,用以顯示自己的影響或能力。“方塊Jack”自以為殺死黑幫成員的做法是正義的,他自己是正義的懲罰者,也是一個複仇者。這個角色由比利告訴作家馬蒂,從而成為一号變态人格者。

...

2】二号變态人格者:追蹤兇手十多年的基督教徒。[1419]

二号變态人格者是一個基督新教“震顫者派”或教友派教徒。這個教友派教徒的女人被人殺害。兇手自稱受不了良心的折磨,在一年之後自首了,盡管他要求被判死刑,但它最後被判終身監禁。得知這個判決之後,雖然反方律師反應激烈,但這個教友派教徒卻表現地相當平靜。兇手在獄中十多年,表現地成為了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忏悔了,被釋放了。兇手決定在餘生度過虔誠的,有宗教安慰的生活。但,作為受害者的教友派教徒,似乎無時無刻不在追蹤着這個曾經的兇手,監視着他。這種情況持續了十一年,讓兇手無法承受了。兇手極其想擺脫這個追蹤者。在一個冬夜,這個曾經的兇手想起一本天主教小冊子上寫的一段話:唯一必然下地獄的,不是殺人犯,也不是強奸犯,而是自殺者。這段話讓這個曾經的兇手很欣慰,因為他知道如果他自殺去了地獄,那麼那個追蹤者就追不到地獄去了。于是,這個曾經的兇手用剃刀刎頸自殺了,他覺得他終于可以這樣擺脫那個追蹤者了。這個兇手是在希望之中自殺的。但這個曾經的兇手看到的卻是如此絕望的最後一幕:那個追蹤者也用剃刀割開了脖子。即便到了地獄,那個追蹤者也要追過去,這多麼令那個曾經的兇手不安,這是一種無休無止的不安。

這個角色的故事也是比利告訴作家馬蒂的,而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和比利一起靠綁架狗騙錢的老人漢斯。漢斯的妻子因為癌症正在醫院治療,沒有工作的漢斯通過偷狗騙錢的做法來為他的妻子湊治療費。這種做法後來給他的妻子帶來了殺身之禍。漢斯妻子死後,漢斯的表現,和在他得知自己女兒死後的表現一樣平靜。區别在于,當他的女兒死後,漢斯認為他必須複仇,但現在他不這麼想了。他的做法可能受到甘地的影響,甘地說過:An eye for an eye leaves the whole world blind[5656]。直譯為:“以眼還眼,世界上将隻剩下盲人”。或者意譯為:複仇使世界盲目。漢斯态度的轉變,強化了複仇與寬容之間的張力。

3】三号變态人格者:丢失愛狗而瘋狂尋找的黑幫大哥。[1655]

這個三号變态人格者,對他的狗的偏執感情,比對任何其他人的感情都要深。他可以為了尋找自己的狗而殺人。他會因為狗的丢失而傷心,但同伴的死亡不會給他帶來多少傷心。這種對狗的感情重于對人的感情的做法,就是這個變态人格者的主要特征。

這個黑幫大哥的狗,是被比利偷走的。這個黑幫大哥為了找回自己的狗,而追蹤到比利和漢斯的據點。但他的手下在這裡被一号變态人格者殺死了。這個黑幫大哥又追蹤到漢斯妻子所在的醫院,并殺害了漢斯的妻子。之後,這個黑幫大哥繼續追蹤漢斯和比利,試圖找回自己的狗。在該影片中,這個故事線索和寫作《七個變态人格》是同步發展的。

...

4】四号變态人格者:仇恨戰争的越南佛教徒。[2040]

四号變态人格者是該影片中唯一一個虛構的角色,或幾乎完全劇中劇的角色。當作家馬蒂想寫出《七個變态人格》的時候,他隻想到了這一個角色,其它角色都是比利引出來的。馬蒂想把這個角色寫成不崇尚暴力的佛教徒人格變态者,支撐起“愛與和平”的主題。但馬蒂不知道該怎樣寫,似乎他的主觀太貧乏了,以至于他根本寫不出這樣一個矛盾的角色。這個角色走向馬蒂的劇本,而不是由馬蒂的劇本把這個角色推出去。這個唯一的虛構角色,承擔着該影片的主旨表達。但不能說這個角色就是什麼,因為這個角色是動态的,随着該影片劇情的轉變而轉變。

這個佛教徒人格變态者開始被呈現為一個對戰争的複仇者。他原本是越共成員,在越南戰争中瘋狂地殺死侵略的美國士兵。戰争結束後,他返鄉想和家人度過安甯的生活,但他發現自己的家人已經在戰争中被殺了。于是他到美國去複仇,殺掉那些屠殺他家人的美國士兵。他利用一個妓女,把炸藥綁在這個妓女身上,以此去炸死一些正在開會讨論越南戰争得失的美國士兵。這樣的情節是馬蒂的意圖。馬蒂将這個越共的佛教徒描述成簡單的複仇者形象。馬蒂雖然号稱這個角色是佛教徒,但這個角色卻幾乎沒有表現出佛教徒的性質。這種形象雖然可能變态,但卻不令人感動。它像很多好萊塢動作影片那樣,表現出了一種動物式的欲望。

老人漢斯為這個佛教徒形象設計了另一種故事情節,一種合适的,能表現佛教徒性質的故事情節。[013630]這個越南佛教徒在鳳凰城的一個旅館裡,渾身大汗,燥熱不安。一個紅衣妓女從衛生間走出來,問他,“你想直接做愛,還是先進行一段智力的交談?”那個越南佛教徒不懂英語,不知道這個紅衣妓女說着什麼。于是他們隻是做愛。但這時候,那個越南佛教徒聽到另一個男人的聲音:“停下來,做這事是沒用的。”他坐起來,嗅着空氣,說:“汽油。”然後,這個越南佛教徒給紅衣妓女綁上炸藥,拿着汽油,拽着她走向美國士兵正在開會的會場。到了會場之後,這個佛教徒将紅衣女子推進去,把汽油潑在地面上。他拿起火柴。而那個紅衣女子用标準的越南語說:“停下來,做這事是沒用的。”這個佛教徒閉上眼睛,然後他又睜開眼睛,發現他根本不在鳳凰城,而是坐在1963年的西貢街頭。剛才的複仇經曆隻是一場夢境。他穿着僧服,坐在地上,渾身被自己澆滿汽油,右手拿着一根火柴。人群中有位紅衣女子,帶着悲傷的表情看着他。他似乎終于把憤怒和仇恨趕出了心靈。他準備劃開火柴,旁邊的一位僧侶最後懇求他:“停下來吧,做這事是沒用的。”第一個為抗議戰争而自焚的僧侶低聲說:“或許有用。”然後他點燃了火柴,點燃了自身。這個關于佛教徒人格變态者的故事,最終呈現為這樣的思想,一個人沒有選擇黑暗,而是選擇光明,自我犧牲。

5】五号變态人格者和六号變态人格者:連環殺手之殺手組合,瑪姬(MAGGIE)和紮克(ZACH)。[37:55]

五号變态人格者,也就是紮克,是比利在報紙上登廣告招來的。紮克給作家馬丁講述了他和瑪姬的故事,瑪姬被馬丁設計為六号變态人格者。

連環殺手之殺手,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殺連環殺手的殺手。紮克和瑪姬在殺連環殺手的時候,所使用的手法,一點也不比變态殺人狂正常多少:将活人的慢慢鋸開,将活人慢慢燒死…相比而言,瑪姬比紮克更殘忍。

6】七号變态人格者:比利。[48:34][48:43]

當比利是一号變态人格者的時候,他是專門殺黑幫成員的殺手;當比利是七号變态人格者的時候,他是不按常理行事的人,他是一個暴力主義者。他認為非暴力主義者的說辭是錯誤的。當漢斯引用甘地的話來贊成寬容的時候,比利說甘地的話錯了,人們隻是沒有勇氣指出這一點而已。比利設想的《七個變态人格》故事會以在墓地裡進行的槍戰結束,在這結局中,所有的人格變态者都死掉了。剩下的是紛亂而美麗的世界,一個空洞的和平假象,還有人們對和平的希望。



【複仇與寬容的覺悟之塔】

7】該影片是一篇關于複仇與寬容的散文。它沒有整齊劃一地将角色限定在單一選項中。可以将七個變态人格者大緻分為兩類:一類包括一,三,五,六,七号;另一類包括二号和四号。第一類角色或“人格變态者”采取比較直接的複仇态度,他們處于仇恨中,采取以惡行對待惡行的方式。對于這種态度而言,寬容是個不必要的選項,這樣的态度缺乏張力。這一類角色基本上更像小醜,尤其是三号,五号和七号。第二類角色表現着複仇與寬容之間的張力,複仇與寬容之間的沖突與轉化。

...

8】這兩個角色,即老人漢斯和越南佛教徒,他們的選擇體現了複仇與寬容之間的沖突與轉化。這兩個角色是關聯着的,後一個角色體現的轉變是前一個角色所賦予的。他們在兩種宗教背景中體現着複仇與寬容之間的沖突與轉化:前者是基督教;後者是佛教。老人漢斯在他女兒死後做出的事情相當詭異,也就是追蹤殺手,無休無止地追蹤,甚至要追蹤到地獄裡。這些做法顯得像複仇女神那樣。據說複仇女神源于血親複仇,複仇女神的三個位格就是:向兇手複仇,猜忌,無休無止。那個殺害漢斯女兒的殺手最後選擇了自殺。按照基督教的說法,如果老人漢斯殺死那個殺害他女兒的殺手,那麼那個殺手未必會進入地獄。而自殺者則必然進地獄。故而,按照該影片中提到的基督教邏輯,老人漢斯的做法确實是非常殘忍的複仇。

但是,多年後,老人漢斯似乎變得寬容了。當他那患有癌症的妻子懷疑他們幾近一生的基督教信仰,懷疑天堂與地獄是否存在的時候,他說上帝愛我們,雖然他覺得上帝愛世人的幽默可能難以理解。基督教關于世人拯救的看法,基于其中對天堂與地獄的信仰。如果天堂與地獄根本不存在,那麼世人又何以能夠在這個充滿惡行和仇恨的世界得到拯救呢?如果不存在天堂和地獄,那麼任何關于寬容的理由都變得缺乏說服力了。那樣剩下的隻是一個絕望的世界。在老人漢斯的妻子被殺害之後,他對天堂與地獄的信念應該變得微弱了,他的心中應該比較絕望了,雖然他引用了非暴力主義關于寬容的說辭。然而,寬容是虛妄的。在這個生者的世界上,再沒有什麼能夠給他慰藉,天堂與地獄是否存在已經無關緊要,因為隻有死亡能夠給他自由。

9】老人漢斯的想法,通過他對越南佛教徒故事的改編,以非基督教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漢斯對紅衣妓女的設定,算是對這個世界的嘲弄。這個紅衣妓女看語言學家的書籍,甚至還在耶魯大學學過越南語。但這個越南佛教徒在鳳凰城裡對侵略越南的美軍士兵複仇,卻是一場虛妄。這是一場夢境,這種夢境與現實的交融體現了佛教的某種性質。複仇是虛妄。任何複仇都阻止不了惡行的已然發生。這個越南佛教徒實際上隻是坐在越戰前期的西貢街頭,衣服浸着汽油,他準備為抗議戰争而自焚。雖然旁觀者勸說着,“這樣沒用,這樣阻止不了戰争”。然而,“有用無用又有何區别呢?”我覺得那個準備自焚的越南佛教徒應該這麼說,才比較符合佛教的精神。确實沒有什麼區别,因為他身後的,終将是一個絕望的世界。這個越南佛教徒自我犧牲了。自我犧牲的最堅定理由,就是貢獻給一個自由的世界。

10】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佛教,都以生者世界之後的極善世界給這個生者的世界以慰藉,或是天堂,或是極樂淨土。但是這種慰藉常常表現為虛妄。寬容是虛妄,複仇亦是虛妄:這本是一個虛妄的世界,困頓着其中的人。這個影片中所謂的“人格變态者”或“精神變态者”不是别的,正是這個虛妄的世界所壓抑了的人格或人的精神。

11】複仇與寬容是一對矛盾,映襯在這個浪漫主義的反諷世界中。古人在其神話态度中,已然呈現着反諷的世界。據說,在古希臘祭祀複仇女神的時候,并不以“憤怒”之名稱呼,而以“仁慈”之名。這不僅僅是名字的忌諱。人們希望仇恨或憤怒作出轉變,将惡的力量轉化為善的力量。古人有時候還把死去的強力殺手當做保護神。他們似乎明白他們在生活中依靠的是力量或強力意志,而不是善或惡。善之所以能夠戰勝惡,隻是因為前者具有更強大的力量。相應的,選擇寬容,隻是由于寬容比複仇更優越。寬容如果要比複仇更優越,那麼寬容隻能是一種高級的複仇。有位法國作家就曾經說過,“最高貴的複仇是寬容”。人們往往對這句話采取膚淺的理解,即将寬容當做與複仇對立的選項。但根本地看,并不是所有所謂的寬容都比複仇更高級。虛假的寬容隻是懦弱,真正的寬容包含着一種強力的自尊。真正的寬容并不排斥複仇,相反,真正的寬容就是更加強力的複仇,寬容是複仇的極端,寬容是複仇的絕望形式。


...